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风险预测 >专家演讲一~三:网贷之家、拍拍贷、投哪网

专家演讲一~三:网贷之家、拍拍贷、投哪网

2023-05-10 14:56:27

以下文字系根据会议内容人工整理,发言人观点应以实际现场发言内容为准,文字纪要与现场实际发言内容可能存在差异,敬请注意!




一、P2P行业:2014回顾与2015展望


网贷之家创始人&CEO 徐红伟


(一)网贷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2005年英国全球首家网络贷款平台Zopa上线,2007年中国首家P2P拍拍贷上线。P2P网贷行业的定义来源于Zopa,指整个交易过程在网上完成,是纯粹的线上借贷模式。基于中国的国情,P2P引进中国后在纯粹的线上模式基础上衍生出多种模式,原有的定义已有改变,中国的平台大多数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2010年之后,中国才开始出现平台数量暴增。平台背景分为IT巨头系、国资系、银行系、上市公司系。


1.截止2014年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量1575家,贷款余额突破1036亿元,投资人约116万人;历年历史累计成交量超过3829亿元。

2.2014年网贷行业成交量月均增速10.99%;全年成交量是2013年的2.39倍。

3.2014年成交量位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累计成交量占据全国的81.72%。

4.2014年综合收益率17.86%(2013年收益率21%),平均借款期限6.12月。


(二)行业谜思

取得风投的平台未能迅速扩大:资本市场对于P2P网贷行业的追捧逐渐白热化,拍拍贷、有利网、点融网、积木盒子等陆续完成了B轮融资;易贷网、微贷网、拾财贷、花果金融、爱钱帮、投哪网、微美贷、迷你贷、豫商贷、人人聚财等26家公司获得A轮融资。然而,取得风投的平台未能迅速做大。如人人贷A轮融资1.3亿美金,2014年初市占率4%,2014年底市占率2%+,说明竞争在不断加剧。2014年,全行业增速400%-500%,预计2015年在200%左右,增速有所放缓。


抵押债权VS信用债权:在网贷领域,抵押成为风控的第一手段。不少平台最开始可能会有较多信用贷款业务,但在恶劣的信用环境下,信用贷款的坏账率较高,亏损很大,这迫使网贷平台不得不更多地转向抵押贷款业务。信用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中外网贷模式的不同。


美国Lending Club加Prosper的市占率在95%左右,集中度很高。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因此信用债权交易不够。而美国大多数都是信用债权,由于中国行业的格局导致扩大市场占有率较难。


垫付模式的争议:红岭创投提出的本金垫付的规则,使出借人对于本金安全的担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以及不得提供担保、不承诺本息等要求,垫付模式的争议声越演越烈。


(三)2015年行业展望

政策预期下网贷发展趋势:,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发布互联网金融支持政策。去担保化,风险存款准备金模式有可能成为主流。第三方资金托管成为资金托管方式;借款标的透明度提高;规范化发展。


出借人端服务会迎来大发展:优质出借人端服务能够将风险再一次的过滤,降低投资整体的风险程度,提高投资人资金安全度,扩大网贷行业的整体体量。未来中国的P2P市场,专业的机构投资人和投资顾问,将会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竞争加剧:问题平台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粹诈骗平台;第二类是“带病上线”先天不足型平台;另一类是由于自身运营不善导致无法继续经营。2015年,P2P网贷行业竞争将会明显加剧,竞争力不足退出的平台比例将会提高。


云征信系统建设的起航:由于我国征信体系构建不完善,,P2P网贷行业公信力提增缓慢。“云征信”将解决P2P网贷行业征信难题以及信息共享的问题。2015年,云征信系统建设即将起航。

总结:、民营征信元年,出借人端服务也将得到大发展。



一、拍拍贷:互联网金融凭什么


拍拍贷创始人&CEO 张俊


互联网的发展提高生活的便捷度:2013年6月余额宝带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互联网金融火爆的原因:1>用户定位(长尾市场);2>产品战略(解决核心诉求——收益,产品体验门槛低);3>其他理财产品:门槛高、产品体验差、收益一般。


互联网的魔力:1>最大的特点:拉平、缩短、加快。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2>微信的产品观:一切都是人性,以人为本。3>拍拍贷的价值:触手可及的金融,简单、快速、借的到


(一)巨大市场空白+政策利好+闭环交易模式,促成P2P网贷爆发成长

1.互联网金融的分类:互联网金融渠道/门户、互联网保险、B2P的互联网直接融资、P2P、征信、众筹、数字货币。


2.互联网P2P网贷全闭环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积累交易和信用数据优势显著:目前,信用市场大量空白,P2P网贷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美国消费信用贷款市场约2.4万亿美元, LendingClub仅占不足0.1%的总市场份额)。同时,国内政策层面也暖风频吹,如贷款利率市场化、普惠金融、金改等。巨大的市场空白+政策利好+闭环交易模式,促成P2P网贷爆发成长。


3.闭环交易:获取借款用户、信用征集、风险定价、交易匹配。


4.互联网思维: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金融思维:一切从风险管控出发。


(二)无抵押无担保P2P模式的市场潜力

中国目前的P2P行业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被解决:1)我国无信用体系,抵押文化严重;2)银行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其做不了小额贷款。所以风险管控(反欺诈、信用识别、信用定价)、成本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目前中国的中低层信用贷款市场基本处于产品空白的情况。民间借贷规模超过4万亿,市场大而分散,充斥低效率不规范产品。且传统机构的成本结构和信用审核机制无法下沉覆盖小微贷款。


对比中国与美国的P2P行业机会,宏观环境、用户和产品的不同主导了两个市场的区别:


宏观环境:美国具有成熟的信用体系,个人数据和信息开放,只要有用户授权就可以使用。且信用卡利率高且固定,没有反应借款人的风险情况,。然而中国没有成熟的征信制度,个人数据成孤岛,政府高度关注并重视P2P行业的规范。


用户和产品:美国的P2P目标借款人为信用卡准入人群中信用分数较低的群体,70%的借款目的是偿还信用卡。并通过风险定价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去除银行等中介来提升效率。对中国而言,P2P的目标借款人为小企业及无征信记录的人群,主要借款目的是经营周转和消费,并主要通过高效的征信和风险定价为用户创造价值,但一些公司会介入交易获取利差。


(三)拍拍贷的技术创新解决征信与运营成本难题

拍拍贷自建征信系统,主要来自互联网上的数据维度,每个用户有400多个数据维度,基于数据构建信用评级模型,并且每周更新。同时,创建了运营系统“信贷工厂”,实现自动化,每天处理2万个借款申请,平均每五天对现有的流程和产品进行优化升级。


拍拍贷的风险审核流程:

1.第三方数据源:百度、、、。,所以我国的数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资料扫描及拍照

3.基于社交网络及搜索引擎信息:这是拍拍贷的特色

4.用户行为数据

拍拍贷成立至今大批量的小额度信用贷款数据资源,以及超过400个维度的数据库为拍拍贷的风险定价模型提供数据基础和试错空间。



三、投哪网:P2P与小微金融服务


投哪网创始合伙人 诸葛鹏


(一)投哪网发展迅速,贯彻O2O+直营+抵押贷款模式

投哪网是从P2P草莽时代发展起来的平台。三个创始人都只是有金融方面的背景,没有互联网的背景,作为草根创业者胆子大,敢冒风险,,整个行业发展也极为迅速。


P2P坑爹平台(高风险平台)共有3种,分别是庞氏骗局平台、自融平台和能力不足平台。其中旁氏骗局平台运用纯粹的欺诈手段,用新进入的者的资金流,支付以前支付者的资金回报,当净流入小于净流出的时候,旁氏骗局就终结了;自融平台为某些高负债率的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本质上是单一借款人的平台;能力不足平台主要包括运营能力不足的平台,它没有能力开发新的借款人,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另一种是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有期限错配,在借款人违约或逾期时可能出现挤兑。


投哪网是低风险平台,其模式是O2O+直营+抵押贷款模式。P2P平台可以用三种方式分类:其中按项目和资金来源分类,有三种,纯线上模式,纯线下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O2O)的模式;按运营模式分类,有三种,1)合作模式:模式非常清晰,但缺乏彻底的完善的风控措施。2)加盟模式:平台对于加盟商的控制力略有增长,合作方彼此平等,但是这种关系仍然比较松散。3)直营模式:平台方自己做风控和财务,对资产状况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把握,但扩张速度比较慢;按不同产品分类,又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保理资产,票据资产,供应链金融。投哪网是下图中橙黄色模式的代表。


(二)坚持小微金融,筹备更多产品线,并向四大方向突破

投哪网发展态势好,但仍在积极转型,目前正筹备更多的产品线。公司已经完成了两次转型,包括从线上模式转移到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的模式,目前风控都通过线下完成;另一次是从信用贷款往抵押贷款转型。车贷产品从最初占95%以上到现在只占78%的份额,除了车贷还有其他的金融产品,如小额房产抵押贷款,部分优质借款人信用贷款,与广发证券合作创新开发的资管份额抵押贷款;目前正在筹备即将上线的消费金融项目、供应链金融项目和票据金融项目,将于2015年上半年上线。

投哪网未来发展方向仍将专注小微金融,在4个方面寻求突破。公司会在未来继续坚持4点:小额,分散,抵押,直营。公司真正专注做小微金融,不做大额借贷。未来将在4个方面寻求突破,包括,1)全面的信息化:公司拥有100个人以上程序员队伍的强大研发团队,用全面信息化降低各个链条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2)大数据和反欺诈:和线下的风控措施结合可以真正发挥优势;3)继续深耕线下营业部,坚持直营模式;4)加强移动端的开发,增强互联网的传播力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