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风险预测 >环保部官网答复:未审批已投项目法律适用问题,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如何确定问题的解读

环保部官网答复:未审批已投项目法律适用问题,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如何确定问题的解读

2023-05-10 14:56:27

关于环评未审批已建成投产项目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

2018-03-14

来信:

1、无环评审批已建成超过两年的项目是否适用《环评法》第三十一条进行处罚;建成后投产的行为是否可认定为未批先建行为的持续? 2、对无环评未验先投的项目,一般都会同时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三章的各条规定,是否要按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分别进行处罚,还是择一从重处罚? 3、对无环评未验先投的项目如何下达责改决定书。依照《环评法》第三十一条,对环评未批先建的行为可以责令停止建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但对已建成投产项目,责令停止建设没有意义,如果责令恢复原状对那些符合规划、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项目似乎量罚过重。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未验先投的一般应责令限期改正,造成重大污染的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那么对无环评且未造成重大污染的项目应当如何责令限期改正,是责令限期完成配套环保设施验收吗,这个期限又该如何确定?对无环评的项目在建的一律责令停止建设,而已建成投产的项目却要造成重大污染才能责令停止生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是否失之于宽,有违新《环保法》和《环评法》取消补办环评手续的本意?


回复:

  关于您来信所提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我部于2018年2月22日印发的《关于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适用问题的意见》(环政法函〔2018〕31号)已作出明确规定,具体请查询网址:http://www.mep.gov.cn/gkml/hbb/bh/201802/t20180228_431889.htm。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有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如何确定问题,应由有权处罚机关根据个案不同情形行使自由裁量权予以确定。

  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支持!


关于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


环政法函[2018]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局:


  新环境保护法和新环境影响评价法施行以来,关于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以下简称“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在法律适用、追溯期限以及后续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等方面,实践中存在不同争议。经研究,现就有关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

  (一)相关法律规定

  2002年公布的原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分别规定: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014年修订的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2016年修正的新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通过以上法律修订,新环境保护法和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取消了“限期补办手续”的要求。

  (二)法律适用

  关于“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我部2016年1月8日作出的《关于〈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六十一条适用有关问题的复函》(环政法函〔2016〕6号)已对“新法实施前已经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的法律适用”作出相关解释,现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补充意见如下:

  1.建设项目于2015年1月1日后开工建设,或者2015年1月1日之前已经开工建设且之后仍然进行建设的,立案查处的环保部门应当适用新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不再依据修正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限期补办手续”的行政命令。

  2.建设项目于2016年9月1日后开工建设,或者2016年9月1日之前已经开工建设且之后仍然进行建设的,立案查处的环保部门应当适用新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不再依据修正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限期补办手续”的行政命令。

  二、关于“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溯期限

  (一)相关法律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二)追溯期限的起算时间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溯期限应当自建设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自建设行为终了之日起二年内未被发现的,环保部门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的行政处罚

  1.建设单位同时构成“未批先建”和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两个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依法作出相应处罚

  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并已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同时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的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07年3月21日作出的《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意见》(法工委复〔2007〕2号)规定:“关于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却已建成建设项目,同时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分别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相应处罚。”

  据此,建设单位同时构成“未批先建”和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两个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依法作出相应处罚。

  2.对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的处罚,不受“未批先建”行政处罚追溯期限的影响

  建设项目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期间,由于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的违法行为一直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因此,即使“未批先建”违法行为已超过二年行政处罚追溯期限,环保部门仍可以对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制度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不受“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追溯期限的影响。

  (四)其他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具有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分别构成独立违法行为的,环保部门应当对相关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三、关于建设单位可否主动补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报送审批

  (一)新环境保护法和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并未禁止建设单位主动补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报送审批

  对“未批先建”违法行为,2014年修订的新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增加了处罚条款,该条款与原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第三十一条相比,未规定“责令限期补办手续”的内容;2016年修正的新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亦删除了原环境影响评价法“限期补办手续”的规定。不再将“限期补办手续”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但并未禁止建设单位主动补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报送审批。

  (二)建设单位主动补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并报送环保部门审查的,有权审批的环保部门应当受理

  因“未批先建”违法行为受到环保部门依据新环境保护法和新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的处罚,或者“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自建设行为终了之日起二年内未被发现而未予行政处罚的,建设单位主动补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并报送环保部门审查的,有权审批的环保部门应当受理,并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作出相应处理:

  1.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求的,依法作出批准决定。

  2.对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求的,依法不予批准,并可以依法责令恢复原状。

  建设单位同时存在违反“三同时”验收制度、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我部之前印发的相关解释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如何认定建设单位违法行为连续性问题的复函》(环发〔1999〕23号)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环函〔2004〕470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

  2018年2月22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