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风险预测 >税负率低情况说明真的不好些吗?解读企业税负与风险防范

税负率低情况说明真的不好些吗?解读企业税负与风险防范

2023-05-10 14:56:27


如何科学正确的看待税负

先问大家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所在的企业是属于什么行业,你别告诉我是属于制造业或者是批发业,要具体什么行业,进一步的你是否知道或者如何知道你的企业在税务机关的金税三期系统里鉴定的是什么行业。第二个小问题是如果税务机关觉得你的税负偏低,你如何向税务机关进行解释。这两个小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本文主要聊聊这个话题,可以告诉大家怎样知道自己的企业在金税三期系统里鉴定的是什么行业,怎样防止因为行业鉴定不准而导致的税务异常以及如何结合税务等指标进行自查并防范风险收入偏低,如何向税务局进行解释等等。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是山东乳山市的一个地产案例,被查对象是一个电缆公司,它的主要疑点是政策税负偏低,毛利率偏低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异常等。其中的一个增值税税负是0.24%,这个确实比较低,同期当地的相同行业即印染行业,它的平均税负是3.8%,这个相对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税务机关就进行了稽查。稽查过程中发现这企业进项有问题,这企业购进煤炭并从第三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跌至成本是61.8万多元,抵扣税款是10.5万元。当然我们说他涉嫌接受虚增值税专用发票,最终的稽查结果是补充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税款是46万元,然后出50%的罚款23万元。因此税务如果偏低,偏出过大的话,那么一定要查找是什么原因。

税负偏低,而且没有正当理由,那么一般会导致的评估或者是税务稽查的风险,最终导致补税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甚至更为严重的这个法律后果。一般税务偏低,无外乎销项出了问题,销售没有记账,实际销售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计销售申报销项缴纳税款;或者是进项出了问题,该进项税额转出的没有转出,不该抵扣的给抵扣了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或者是免税项目的进项抵扣了,或者是取得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比如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规范等等。


税负率

先看增值税的税负率,税负率一般指的是税收负担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在实践工作中以及理论探讨的过程很多人对税负率计算口径以及表述也不是完全一样,我们今天采用的是最常见的一种定义:增值税税负等于其当期应纳增值税除以当期应征增值税收入,分子是应纳增值税,分母是增值税的应税收入。企业所得税一般我们使用企业所得税贡献率这个概念,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等于应纳所得税额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分子是应纳所得税额,分母是主营业务收入。


1

增值税税负

税负监控

2016年10月8号最后一个省江苏省宣布金税三期系统全面上线,那么也宣告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金税三期已经全面上线了。从去年到现在是不是越来越感到金三的管控力度,所以说金三系统不断完善,大数据比对分析的升级监控越来越严密了。

税负偏低其实不一定是问题,但这是税收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的一个重要指标,税负偏低也可能成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一个切入点。现在的税收管理是在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从风险识别开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评价,那么如果达到一定的风险区别,就进行任务统筹会下发任务,进行应对处置,应对处置的手段或者策略包括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轻微的也可能是纳税提醒。那么我们就要关注税负的问题。税负肯定不是唯一的指标,风险识别的指标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但是税负是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最为简单,大家能够最容易理解的一个指标。如果说一个企业税负率长期偏低,长期的零申报,长期的留底,企业所得税方面没有实现税款,长期的亏损,再加上其它的异常信息,最关键是以上的所有的异常信息也没有一个正常的合适的理由,可能这样的企业离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也不远了,因为他对自己企业的纳税情况和相关数据也不关注。


常见行业的正常税负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一定要科学地看待税负,因为税负是一个动态的统计数据,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很多朋友都问,包括财务人员,甚至政府的领导有时候问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正常的税务应该是多少,是否达到多少税务局才不会去查他?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税负在各个行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份都是有很大的差距,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文件也从来没有要求说必须达到税负多少,这个没有这种规定的,其实这也反映在简单的管理方式。

中国这么大,全国各个省、各个市的管理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税负问题上,各地的管理方式或者是对待方式完全不同,传统的税收管理可能把税负看的比较重,企业、机关非常重视税负,甚至就是如果企业收入偏低,税务机关可能会直接通知企业,说你的企业税负偏低,我们自己检查一下什么原因,紧接着就是要求补税差额,比如说我的行业正常税务是3.5%,你为什么才1.5%?这个没有正常理由的话,要补税到3.5%左右,其实这样做事非常的不合理,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企业对此也颇有微词。因为我们知道税负相关的因素太多,表面上看是同一个行业,但是加工的深度不同,使用的原材料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然后行业细分也不同,产品的定价也不同,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实这样也挑战了税法的严肃性。你觉得企业有问题,应该有证据,有线索,或者是企业通过检查自我来核对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按照税负差额进行。

对于税负,另外一些省份城市可能对待税负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他们关注税负,但是不会因为税负高或者低直接对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还是按照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来进行风险识别,比如说企业收入偏低,那么计算机在分析的时候会考虑到诸多的因素,比如购进固定资产怎么样,因为购进固定资产后面会提到企业会填写相关的申报表,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的监察系统或者其他信息系统里面是有数据的,包括这企业是不是营改增之后购进了不动产以及承诺情况、留底情况、行业细分情况,不会简单地要求企业去补税,还是作为一个风险值放在系统里,然后再结合其它的异常数据,如果综合起来的风险值达到一定水平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推动风险任务对企业进行正式的纳税评估或者是税务稽查。在这种情况下,税负很重要,但是不会直接导致税务机关对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那么刚才讲了我们全国各地的方式的不一样,对于我们纳税人来说,要增强税法学习税法,同时也要适应当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模式。

当然任何一种管理方式,不好说哪种优哪种劣,但是一种趋势还是趋向于现代的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框架下的把税负作为风险分析指标之一,然后把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作为风险管理风险应对的策略之一,这样来看是相对更科学一点。我们说每一种管理方式都值得尊重,每一种管理方式都需要相应的纳税人,必须得适应所在省市的管理模式。各地管理模式不一样,我们企业一定要尊重税法,然后适应当地的税收管理模式。我们知道有很多时候税负低是有正常理由的,比如说市场不景气,产品滞销,那么就会造成进项大税负低,甚至有留底。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税务机关觉得异常的话,如实给主管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进行反馈就可以了。税负一定要辩证的看,在一定的时间,特定的行业,在一定的地域,包括考虑到具体的税收政策,有没有税收优惠,是不是涉及到营改增等等。

总之一句话税负低不一定有问题,税负高也不一定没有问题。


2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贡献率

相对于增值税行业税负率来说,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贡献率大家知道的更少,在网上可能查到的也很少。那么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如果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无法获取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核定征收企业的应税所得率,因为核定征收的利润所得率,,比如国税发2008[30],是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里面就附了各个行业的应税收入,但是行业应税所得率划分的比较粗放,比如说划分的农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应税所得率是4%~15%,划分的太粗放了,批发和零售的放在一块了,别说具体批发和零售是什么行业。

,推荐大家看另外两个文件,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你所在省市的关于企业所在行业定征收的公告或者相关文件,能看到你所在省国税局或者地税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的话当然更好。如果没有的话,推荐大家看两个省的公告,一个是福建省的,其公告特点是比较新,是2017年最新的福建省国税局和福建省地税局联合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里面附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有了应税所得率之后,乘以法定的税率25%,不考虑税收优惠的话,就可以得出行业的税收贡献率。比如制造业,核定的应税收益率是5%,那么税收贡献率就应该是1.25%。

第二个文件是大连市地税局201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应手续表,其最大的特点是划分的相对明细。比如纺织业,其给出的定制收益率是7%,纺织服装服饰业是6%,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制造业也划分的比较详细,比如家具制造业,其给的应税收入率8%,如果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给的应税收益率7%。把应税所得率乘以25%,得出税收贡献率。如果很难获取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的情况下,可以参考各地的核定征收公告的应税所得率做参考。


3

你们公司属于什么行业?

为什么说所属的行业很重要?

因为增值税税负,在行业划分越细,就会越准确。我们看某一个省份统计的增值税税负率,比如百货零售的增值税税负率经过测算是3.23%,如果是超级市场零售测算统计的平均税负是1.43%,相差比较大,那么还有其他综合零售是1.15%,我们这里说的是增值税行业统计的平均税负。

但是大家再关注两个具体的行业,比较接近的,但是悬殊都非常大,其中一个是粮油零售业,全省测算的平均费用是0.41%,同样是食品的行业,糕点面包零售行业测算的全省平均税负是7.61%,同样是零售的吃的东西,一个卖的是粮油,比如大米、面粉、色拉油等等。像这种粮油店平均税负才0.41%。如果是糕点面包行业,它测量的平均数是7.6%,悬殊十几倍。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你的企业本来是做粮油零售的,主要卖大米、面粉,还有各种粮食以及食用油等等。那么应该说他参考的税负值以0.41%比较接近,上下波动一定幅度都可以,但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行业鉴定错误,把它鉴定成比如是百货零售,那么看上去也没错,但测算下来的平均税负就是3.23%,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分析,无论怎么看你的企业税务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太低了。进一步更夸张一点,如果你企业行业鉴定为糕点面包零售,那么你企业就悬殊更大了,可能会导致今年对你进行纳税评估或者是按传统的管理方式,要求你企业进行自查,你可能发现部分未开票收入没有及时申报,把它申报了,补了部分增值税,但是可能税务机关还是不满意,因为你补完税以后,你的税负距离行业标准税务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到第二年过一段时间再来纳税评估,再查找异常企业的时候又会找到你,觉得你的企业还是异常。你都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老是找到我?其实奥妙就在这里面,你的行业鉴定可能出问题了。所以行业鉴定非常重要,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行业在数据的这个金三系统里面是否准确。如果是因为你的经营业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应该及时办理税负能力变更。


所属行业怎么查?

首先,要关注自己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然后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结合自己的主营经营范围进行判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分得比较细,比如制造业就属于一个门类,其下面还分大类,比如劳务食品加工业;那么进一步划分了中类,比如食物有加工;进一步还可以划分到小类,食用植物油加工还在非食用植物油加工,就划分比较具体了。首先知道自己经营范围,然后根据国民行业代码表判断自己属于什么行业,当然要具体到行业小类那么进一步,再看国税局或者是税务机关的金三系统里面我们企业属于什么行业。

大家可能说这个很难,我怎么知道税务机关给我鉴定什么行业?我们可以通过各个省的,不管是国税局还是地税局,那么他都会提供这个电子税务局或者是网上申报的系统,我们在电子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里面,每年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会让大家填一张表,这张表叫企业基础信息表。这张表打开之后会有一行,103那行是所属行业明细代码。大家看到这行的时候在界面上显示出来的就是你们企业在金三系统里面鉴定的明细行业,那么大家再跟自己判断了自己的企业属于什么行业,进行比较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及时到税务机关反映进行变更。大家也不用担心说现在也不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申报期我能不能看到?能的,不是要求一定要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期,而是随时都能看到的。

当然了,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联系主管税务机关。有的省份还在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如果有的省份已经逐渐淡化这种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可以到副厅里请他们帮忙查一下,查出来以后还是通过你自己到那个电子税务局去查,如果发现行业鉴定不准,那么及时的申请变更,如果涉及到经营范围的话,可以到工商部门去变更,如果不涉及的话,在主管税务机关变更就可以了。

如何结合税负进行自查?

当然是定期查比较好,具体检查的方式,一个是要跟自己往期比较、同期比较增值税税负、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是不是有大幅的上升或者下降,同时要注意横向比较,和所在地区的正常企业的平均税负进行比较,是不是有比较大的悬殊,要分析什么原因。通过比率,如果发现异常,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来检查自己的增值税税负是否正常。

查销项

先要看一下销项有没有种种原因的少计收入或者不计收入。比如销售已经实现了,但是长期挂在往来帐户里面,占据在客户账款或者其他应付款里面,甚至是挂在预收账款里面,要及时的确认收入。另一个就是视同销售的问题,如果发生视同销售行为,要及时在征税申报时候申报收入缴纳税款,不要忽略视同销售的问题。视同销售是否属于视同销售,一定要严格按照征税产业条例实施细则以及营改增试点实施管理办法,里面列到的是属于视同销售的,就应该作为视同销售,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能凭感觉简单的判断,一定要按照具体的文件。


查进项

查了销项之后,再查查进项。因为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不得抵扣,那么如果已经抵扣的话,应该做进项税额转出,同时大家要关注一些非正常损失的,包括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是不得抵扣的。


查税率适用情况

查了销项和进项之后,第三个要查税率适用情况,因为改增之后,我们目前的适用税率包括6%的、11%、17%,13%的税率被取消掉了,现在适用于11%的税率,那么大家要看自己的经营范围到底适用哪个税率,如果税率是适用错了,也会导致纳税额减少,税负偏低。


查申报表的填报

第四个查申报表的填报,这也很重要,因为申报表通过这种方式把企业的纳税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报给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会根据申报表来分析和判断这个企业。

举个例子,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非常重要,这张表不影响税款计算,就填错了或者不填,当今纳税额以及累计纳税额都是正确的,不影响应纳税款,所以你可能不容易发现,即使没钱,你也发现不了,税务机关暂时也发现不了,但是如果你当年有大量的购进固定资产的话,因为购进固定资产之后,进项数额比较大,造成企业的税负比较低,但是你填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那么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计算机自动判断的时候他会考虑到这个企业是因为购进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所以导致进项税额偏大,订单数额偏低,税务偏低,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正常的企业,不会列入异常企业名单。但是如果没有填报这个表或者填报不准确,没有把企业全面的信息报到税务机关的信息系统里去,那么就导致税务机关或者是计算机在分析税负的时候,分析异常数据时发现你这个企业税负偏低,但是没有相关的正当的理由,那么就会被列入异常企业。这里重点提的是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表,相关的包括还有不动产分期抵扣表,不动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等等,这些表都比较重要,要详细准确地填写。


4

税负偏低如何向税务机关解释

各个省管理模式不一样,有的地方企业税负偏低,税务机关可能会打个电话,甚至上门了解,让企业给个说明,看看有没有正常的理由。税负偏低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正常原因的,另一种情况是非正常原因的,进行解释的主要是针对正常原因。


可能的造成数偏低的正常原因

产品附加值比较低

如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空间小,增值税税负肯定是低的,这很正常。举个例子,可能有一些男性的朋友都喜欢穿衬衣,那么你穿的衬衣可能是比较高档,可能是两三千块钱甚至更高。如果一个企业专门生产高档衬衣最低都是几千元一件衬衣,但同样类似的衬衣生产厂家,是生产低端产品,它生产的类似的只是几十块钱一件。这两个企业都是属于服装制造,而且都是生产衬衫的,行业的不可能划分那么细,但是这两个企业税负肯定不具有可比性。生产几千块钱一件的衬衣,利润肯定高,增值额肯定高,税负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你增值税肯定也高。但另外一个企业生产是几十元一件的衬衣,附加值利润就肯定没有刚才那个企业高,那么税负相对低也是正常的,所以梳理一下企业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生产的产品是不是附加值比较低,那么可以具体说明一下。


购进了大量固定资产

如果购进固定资产,比如买机器设备,买了车辆,固定资产的价值比较高,单笔的进项税额也比较高,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说明就可以了。刚才前面已经说了,如果购进定固定资产,应该及时的准确的填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如果你准时填报这张表了,那么税务机关或者是信息系统在分析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因素,千万别给自己挖个坑,买了固定资产数额比较大,但是又不填报,造成了本来是一个正常的税务,导致了异常。


购进不动产

营改增之后购进不动产是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虽然有分期抵扣的规定,但是对应纳税额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营改增之后,如果一个金融企业买了一个办公楼,价值一亿元,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一千一百万,那么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能会严重影响当期应纳税额,甚至是有留抵税额。


库存大

库存大无外乎是原材料大或者是产生品大或者是原材料和产生品都大,企业一般都会这么解释,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说库存大,税务机关评估或者检查的时候,可以实地查看,可以通过相关的方式来核实这个问题,靠简单的忽悠是不行,一定要实事求是。


行情波动

价格下降,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也是税务机关或者是计算机系统很难判断的一个因素,因为税务人员或者是信息系统,不可能说对每个行业都了如指掌。比如生产用到的重金属,是随着国际重金属价格的波动来波动,控制不了,也很难预测,可能你判断其价格会一路上涨,那么你就可能就会有提前大量的备货,这就构成了大量的原材料,如果真的是价格涨了,原材料涨价了,然后产品也涨价了,那你这个时间内利润就比较高,增值税比较高,税负就比较高;如果你判断错了,你购进了大量的原材料,但是价格是下降的,就会造成亏损,增值税税负也会偏低,可以把原因说明清楚了,税务机关肯定会认可的。


可能的造成数偏低的非正常原因

非正常原因就不是解释的问题了,而是发现问题要进行补充申报,或者是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理。,未开票收入没有按规定申报或者是销售下脚料没有记账、没有申报纳税,包括视同销售的应该申报的,但没有申报。第二是实际收入没有按照增值税条例和实际细则以及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中增值税按发生时间来确认收入申报纳税。第三就是多抵进项,不得抵扣的把它抵扣了,甚至接受虚开发票等等。第四个原因就是税率适用错误。


总结

今天我们聊了聊税负的问题,包括怎样科学地看待税负和正常行业的税负,如何知道自己的企业在金三系统里面鉴定的是什么行业,如何结合税负进行自查以及税负如果偏低的话,如何向税务机关进行解释等等问题,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科学地看待税负,要重视税负知己知彼,注重细节,及时填写相关增值税附表,比如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表,最后解决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终极途径还是加强学习,掌握政策,做到实事求是,依法诚信纳税。



- END -

来源:正坤财税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坤财税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出处。

往期微分享目录:

【第37期】投资性房地产增值税与所得税处理

【第36期】个人转让住房的税务处理及注意事项

【第35期】收取违约金,不同情形不同的税务处理

【第34期】印花税的基本原理及财税处理得上发生

【第33期】印花税的基本原理及其财税处理

【第32期】虚开发票风险防范

【第31期】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扩围常见问题、风险及筹划

【第30期】营改增后如何理解差额征税全额开票

【第29期】营改增后不动产投资的案例分析

【第28期】增值税环境下房地产业若干热点话题分析

【第27期】2017年纳税评估应对策略

【第26期】工资、职工福利、工会经费、教育经费企业所得税申报注意要点

【第25期】企业预算的价值管理(二)

【第24期】企业预算的价值管理(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