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风险预测 >回顾这一年网贷众生相 看824对行业究竟是怎样的象征

回顾这一年网贷众生相 看824对行业究竟是怎样的象征

2023-05-10 14:56:27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独家作品,未经网贷之家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P2P网贷行业首部业务规范政策”的身份开始正式面向世人。
  
,。
  
  距彼时近一年过去,我们看到,,已然都发生了翻然的变化。他们有的离场,有的坚守,有的则抓住了新一波的市场机遇,反而变得愈发强大。
  
  而这一幅幅由824所带来的网贷众生相,似乎也在给我们展示变幻、落寞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之芽……
  
  1.市场脉搏
  
  824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象征?很多人在说起那个阶段时,仍会以“冲击”、“被迫调整”来作为最广泛的关键词。
  
  824的出现,通过了13条红线禁令的方式,将行业从资金存管、信息披露、借出人限额、借款人分级等方面做了首次详细规定。而这一办法的颁布,。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单一的824文件实际上只是起点,随后迅速出台的规则和区域性措施,是一个接一个的“紧绷期”。
  
据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使得整个行业的形势更加紧迫。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网上贷款业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相关公司、资金储存、信函等对全国网络贷款平台的合规情况进行了调查。今年2月,银监会正式发布了“网络信贷基金存款管理业务导则”。确定了银行的直接存款模式,使得P2P网络贷款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迅速进入“白热化”的竞争状态;4月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指导意见。今年6月,三个部委和银监会等其他部委发出申请,要求在线贷款平台暂停校园贷款业务。同月,,。
  
  而在这些“每月必出”的各项办法和条例中,还不包括像北京、厦门、广东等地区金融办又分别下发的整改通知和网贷备案管理办法。虽然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新“紧箍咒”,会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但从整体上来说,资产限额、银行存管、信息披露这样的大问题,依然是悬在P2P平台头上不可回避的“利剑”。
  
但是,,“市场”似乎并没有抛弃它们。
  
  “从今天来看,最大的安慰或许就是仍存希望的市场需求量了。”许多平台负责人认为。
  
  各项合规整改的压力虽大,但令他们感到欣喜的是,单从统计数字看来,这个略显沧桑的市场,依然拥有着一批忠实的支持者。这在我们对比过去的报告中便可发现端倪。
  
据网上贷款公司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P2P在线贷款行业累计营业额达2.207506万亿元,上半年累计营业额为8422.85亿元,约为2015年同期的2.7倍。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554.94亿元、1316.72亿元、1080.47亿元,累计贷款余额4952.13亿元,占全国比重的79.7%。与2015年12月相比,在线贷款行业的投资者数量、借款者数量分别增长了13.51%和43.22%。


  
  而我们再对比2017年同期数据可发现,,这一数字也依然得到了“强势逆袭”。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48245.2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历史累计成交量22075.06亿元,上升了118.55%。单是2017年上半年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就冲破13954.3亿元,全年有望达成3亿元的量级。


  
从地区角度看,全国前三名的广东、上海和北京6月份的营业额分别为620.75亿元、586.49亿元和572.5亿元。同月,15个省市的网上贷款周转率有所上升。与2016年同期相比,活跃人口数量和借款者人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虽然与824出台前的一年相比,“唱衰”和不看好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但在数字层面,跳动中的市场脉搏却并未停歇。这脉搏无疑是许多仍在坚守的从业者的希望和寄托;但从某种程度讲,也不可否认是“痛并快乐着”的压力所在。
  
  2.瓶颈来袭
  
  虽然依存的市场尚有大量需求,但许多坚守在824后的P2P企业却仍然逃不脱“瓶颈”的限制。这种限制既来自于日益狭窄的生存空间,。而这一瓶颈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现存平台数量的大幅减少。
  
  据网贷之家统计,整个2016年上半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15家;而由于受到824及后续文件的“冲击”,到了2017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114家,相比5月底减少了34家。整个P2P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了3795家。
  
  与“淘汰旧速度”相反,自然是“缓慢更新”的现象。。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共有105家平台上线,同比减少71.5%,并较去年下半年减少42.0%。而这些新上线的平台有70%分布在浙江、上海、北京和广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


  
  数据反应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在824文件下发近一年后,虽然行业成交量节节上升,但“优胜劣汰”的场景仍然在持续上演。行业门槛的提高、转型难度的加大,依然在深深影响着中国大部分P2P平台的命运。“资产的瓶颈”成为了大多数平台最无法避免的核心问题。
  
  资产之所以成为今天的“烫手山芋”,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颠覆性所在。一位广东地区的P2P平台负责人,就曾这样说道:“要得到合规的资产,不仅要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转型经费支持,还要保证在合规期截止前能够安全处理完手上的现有资产。而一旦在资产整改中,产生一些疏忽和差池,那么即便是平台在其他合规进程中已经达标,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剩余时间来重新调整平台运营的大方向了。”
  
资产是在824年后挣扎的这些平台的眼中,不仅是经营的基础,也是客户在未来品牌竞争中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是因为其背后的重要性在于,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平台自824以来一直在寻找资产。
  
“为了满足合规要求,许多平台都在测试各种分散的小型资产,这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会找到一种‘绕过’的方法。”在平台上负责风险控制的人是这么说的。
  
  通过一份数据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824后,P2P资产层面正在发生新的“蜕变”。
  
小额信贷、消费金融、汽车贷款和农村金融已成为主要平台转型的热点,这使得这些资产一度极为紧张。风险控制主管说。
  
  据零壹数据统计,单是2017年7月,P2P消费信贷规模便达到了343亿元左右,环比增长11.0%,占当月P2P网贷行业(2,523亿元)的13.6%,占比较上月提升0.5%。其中,P2P消费信贷前TOP20平台的规模合计为195.2亿元,占到了P2P消费信贷整体规模的56.9%。
  
  受人热捧的车贷资产亦是同样的一番盛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末,业内已至少有453家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以车贷为主要业务,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553家)的29.2%;P2P车贷历史累计交易规模达到3251亿元,其中仅2017年上半年便创下了1060亿元的纪录。2017年上半年P2P车贷贷款余额约为588亿元,同比增长107.4%,预计到年底将在800亿元左右。
  
这些数据证明824以来,资产市场的集体转向成为了平台争夺的又一个“高地“。但高地并不是家家都能占领,正如战场永没有常胜将军一样。
  
其中之一是“由于对高质量资产的激烈竞争,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小型平台只能采取第二步战略。”内部人士透露,正是这些所谓的小把戏使它成为瓶颈,并制造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例如校内贷款、现金贷款和黄金交易所等“绕道”产品。
  
  “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部分地区竟有80%的学生都有三家以上平台的借款记录。”一位风控人员曾透露。为了让平台拥有源源不断的资产来源,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产品也甚至到了“盲批”的地步,许多所谓的风控人员几乎凭一个身份证号,便能闭着眼睛通过审核。这使得“多头借贷”、“以贷养贷”的情况急速蔓延。
  
在"发薪日贷款"旗帜下的现金贷款产品也是一样的。这些小资产,以城市蓝领贷款为主,主要从事类似的"尤里"业务。通过中间商,忽视了贷款人的薪酬基准,坏账率进入直升机,并迅速向前推进。
  
  而虽然与这两个相比,金交所略显“温柔”,但也同样屏蔽了对风险的把控。专业人士认为,金交所产品的诞生,原本就是源自“逃避”P2P资产端限额的手段;同时,权益拆分、降低门槛、突破200人红线和合同嵌套等显著问题,也逃不脱“带来隐患”的嫌疑。
  
  虽然这些违规问题十分明显,,也似乎是有口难言:“我们也期望模仿业内大平台们的转型姿势,但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这些平台徘徊在全球80强之外,像超大型平台一样提升品牌,转型为整合的金融控股集团,转型为反欺诈模式和外资并购控股等,但也是最理想的转型方式。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群体仍然需要采取最稳定、最稳定的方式来实现最基本的生存,这将对下一波P2P的全面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仍在根据行业和平台进行及时调整。“一个小的站台操作员说。他认为,只要最后期限已经过去,。对于大多数824岁后苦苦挣扎的行业来说,“快速而有效的反应”是确保这一特定时期市场份额的关键。
  
  3.借足东风
  
824份文件发布后,“快速调整”不仅成为平台人的首要任务,也成为身边“小伙伴”的生存准则。一双锐利的眼睛,总是盯着即将发生的事情,以便“保持”并获得适度的发展空间。群雄崛起的存款银行就是其中之一。
  
  把银行的动作比作“群雄”虽有些冒失,但在2017年初《存管指引》归清了存管风险后,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机构,显然也开始放下身段,积极投身到“对接事业”中去。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23日,已有广东华兴银行、江西银行、徽商银行和浙商银行等47家银行布局P2P网贷平台资金直接存管业务,共有585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含已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的平台),约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27.67%,其中有325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含上线存管系统但未发存管标的平台),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5.37%。
  
  达成这一战果的不仅是平台自身,银行方面的积极性,也促使这一数字节节攀升。有报告显示,自2017年2月《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正式发布以来,以城商行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为主的存管银行大军纷纷加入了P2P资金存管的竞争中。
  
  截止2017年7月底,华兴银行、江西银行、浙商银行以签订协议96家、81家、40家的数量“傲视群雄”。


  
  但在这些高扬的数字背后,我们也无法忽视银行存管背后缺失的“风险意识”。
  
  “在一些银行和平台眼里,对接银行存管成了一个任务,而不是用户安全体验的改善。”一位负责银行存管对接业务的员工表示。虽然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激进行为也为未来埋下了另一个诟病的焦点。
  
  某平台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单单4月份一个月,就有多家银行过来问他们愿不愿意“换存管”。这些前来“撬墙角”的银行均以各自的优势为诱惑来进行拉拢,有的是技术优势;有的是合规账户模式;有的是服务,而更多的则是低价的费用。
  
  部分中小银行甚至破天荒地降低了网贷平台的注册资本金要求,如此前要求5000万元,现在只要2000万元就可以;有的银行则对平台的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要求也一并降低了。
  
  不过纵然是以这种降低用户体验的方式,平台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也并不表示就会一帆风顺。“有的地区已经开始了对于存管属地化的讨论,这意味着对于银行存管的合作细则或许会有更进一步的约束和划分。”业内人士表示。
  
  这样的趋向或许将带给银行存管业务更多的不定性和调整。不过事实上,在关于P2P平台的上市问题上,这样的改变其实早已显现。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7年1-6月,P2P网贷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仅14例,较2016年下半年(43例)减少29例;融资金额35.5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下半年(61.28亿)大幅减少42%。而在2017年1-6月的融资案例中,B轮及其以上的融资共6例,至少占88%左右的资金份额。
  
  “在2015年,许多风投机构还会亲自找上门进行接洽,不过自824以来,风投的集中度明显偏向了更大的平台。”某中小平台运营负责人表示。
  
  风投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反证了行业整体的动荡不安,但在很多行业人眼里,越是这样特殊的时机,更会使资本加速催生“强者愈强”的平台,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如今“虹吸效应”生成的原因。
  
  据悉,截止2017年6月宜人贷、信而富已成功登陆纽交所,拍拍贷亦于今年农历春节前后提交了上市申请,。、合规风险较高,这些网贷平台纷纷将上市目光瞄准了美国、香港等海外交易所,但这样“几家独大”的场面,在824之后显然成为了超大平台们“借足东风”的普遍现象。
  
  ,原本手到擒来的“东风”在824之后开始退缩,而一些新的“东风”又在这个时期内生成。但在这些围绕在行业周围“小伙伴”的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时间对于这个行业的改变,也看到了行业人再一次在“制衡”能力上的考验。
  
4.平等时代
  
  今天,我们习惯于将824作为切入点来讨论行业内许多现象级的事件,不过当我们反观网贷最重要的“利率”标准时,却发现824并不是一条标准线。在网贷的八年历程中,网贷下跌的趋向早已成为了共同的认识。
  
  在公开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9年及以前,P2P网贷平均利率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2015年末,这一指标被拦腰截断至10.78%;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利率突破10大关,一路下降到了9.50%左右,这期间总计下跌利率已超越12个百分点。
  
  这个现象直接导致了一部分逐利投资人的流失,尤其是824后风险的显现,也使得投资人群体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许多为追求高利率而生活的羊毛党成员说,过去,通过活动投资1万元到430元,再加上100美元的新红包,每年的回报率可以达到67.2%。但是在824之后很难找到两位数的增益。
  
  有不少羊毛党前五年苦心经营的所有积蓄,在一页之间挥发殆尽。“有的人总共才投资了10家平台,但是光一个星期就雷了6家。”一位羊毛党投资人说:“甚至连不少羊头也连续踩雷。”
  
如今,“全职经济”可以赚到一万多元,已经没有多少钱了,但另一组投资者逐渐成为这个“平价时代”的支柱。\r\r\r\r\r\r\n""
  
根据最新的2017年报告,年轻人和中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沿海居民和其他被贴上标签的人正逐渐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他们的财务,而且由于年龄、教育、收入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人的投资数额和投资偏好往往更加理性和个性化。
  
  截止2016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金融APP的安装数量已达8.7亿台。这其中,26-35岁人群占比高达56%;高学历和沿海城市人群占比六成,逐渐成为移动理财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均认为,这些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复苏,正为庞大的投资客划分着清晰的阶梯分布。而由这些高知客群所带来的投资理财观念的变化,将很有可能为行业带来类似交互趣味化、产品场景化、理财社群化等全新的发展趋势特征,并最终成为行业完全“抛弃逐利性”的新一轮的强大驱动力。
  
  从“野蛮”到“理智”,从“疯狂”到“退烧”,表面看824是一条所谓的“38线”,但从深层来讲,824却仅仅是一个不足以代表所有的时间点。
  
无论是经历了824个特殊时期的平台,行业人士,还是过去的“追逐利润”的投资者,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前进。即使这些变化有时过于激进,有时又过于胆小,至少对于在线贷款的编年史来说,这将意味着新一轮的经验、行动和增长。
  
作者:7月MiuMiu微信官方账户:河流和湖泊Miu on(JulyMiuMiu)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