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风险预测 >具体案例分析:平台为何卖身?卖身后还能不能投?

具体案例分析:平台为何卖身?卖身后还能不能投?

2023-05-10 14:56:27

网贷圈最近出现了一波小规模卖身潮,多个平台悄无声息的转让股权,更换团队,但很多在投投资人却并不知情。面对自己投资的平台突然被卖身,大部分投资人都是抱以担忧和怀疑的态度,特别是一些靠原来的团队和背景获得了多年好口碑的平台,突然的卖身会让投资人产生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在典型的平台销售案例中,有很好的贷款宝藏这种肯定的情况,还有荔枝街的负面案例。认为平台的销售行为是未来的普遍趋势。至于在销售后平台的安全性,关键取决于接收器的动机和平台的实际操作。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下,平台卖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卖身后的平台在运营策略上会出现哪些改变,以及对平台的未来发展和安全性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获取资产或筹谋备案

许多大型平台由于业务量过大、短期内难以转换而难以达到完全合规的标准,特别是在近期政策的压力下,许多大型平台收购小规模平台或将大量业务转移到小型平台是许多大型平台的解决方案之一。

小平台被大平台收购后,安全性和知名度自然提升了不少,有一种捷足先登,麻雀变凤凰的感觉。小平台的原待收不会太高,稍有逾期对于大平台也没任何压力,对两边的投资人影响也都不会太大。对于大平台而言,仅仅通过一次收购,就解决了最棘手的合规问题,无疑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经营稳定的中型平台卖给了知名的大人物.

近年来,大型知名集团、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发挥作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布局互联网金融。与白手起家的平台建设相比,更多的大亨会选择直接收购稳定的业务,拥有良好的声誉,并且多年来一直在稳步运营,比如收购了上市公司奥玛电器(Oma Electric Applition)后诞生的钱包金融。

对于这类业务和运营能力出众,但缺少名气的平台而言,被上市公司收购后,很快就能把名气打出去,产生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交易量大幅飙升。但是对于原来的投资人而言可能会稍有些不适,毕竟曾经追求的小而美平台已经不复存在了,虽然平台的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伴随而来的,预期收益率肯定也会持续走低,面向的人群也会更广泛,投资人结构必定会经历大换血。

三、钱途无望的平台通过卖身寻求转机

一些基层平台已建成多年,虽然占据了第一名,但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利润点,逾期和坏帐较高,促销效果不好,顾客的成本太大,收入覆盖很少甚至每年的支出损失,每年都是投资者的白色工作。现在,面对记录的压力,业务披露可能会显示对投资者信心的实际坏账率,需要支付的资本成本也是难以进行的成本。

还有一些平台负面新闻不断,口碑持续下滑,连管理层都离职撇清关系,比如当年国资系“四大邪教”中残存的平台,受第三方返利平台连锁爆雷影响的平台,在行情滑落后吸金能力下滑的高返平台和运营模式落后投资群体单一的远古平台等,都已经悄悄的卖身,并借此转型。

这类平台卖身后的接手方实力却难以保障,也不一定有100%把握能让平台重新复苏,具体发展情况还得看接手后的调整和策略是否得当。如果平台后续发展不佳,积累的风险有可能随时爆发。

第四,专业团队大规模销售平台。

在最近的爆炸平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早期的促销和包装中,有很多平台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爆炸之后,平台已经悄悄地在平台的中间销售。这就是在黑暗中的所有专业团队,他们在一个批次中打开平台,在包装中工作,并给出超高的回报,在平台规模和流行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平台由股权变更销售,然后整个操作团队整体退出,新平台继续打开。

在以前总结文章中也谈到过这种模式,早在14年便有系统商批量给老赖们开平台。这类平台纯粹通过的高回报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投机群体,表面上看似人气不错,但实际上根基不稳,摇摇欲坠。但平台的接手方也深知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是骗子就是老赖,买了这类平台之后更加急于吸金,玩不下去了就主动爆雷画饼。可怜一些被蒙在鼓里的投资人,最后踩了雷才发现平台早已被卖。

总结:

在线贷款平台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无论是平台的开发前销售,还是平台销售背后的各种变化,投资者都应该注意观察和分析,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对于一些顺应投资潮流的人来说,根本不关注平台的人,要么是担心撤资,要么就是继续把本金交给骗子。结果,他们最终仍然遭受损失。

作者:天地之间;微信官方账户:共同黄金天地协会(P2Ptdh)重印,请注明出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