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风险预测 >不是开玩笑!以后你的工资上涨可能更难了

不是开玩笑!以后你的工资上涨可能更难了

2023-05-10 14:56:27

时间:20160726。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财经。作者:中央电视台财经。

根据的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6个地区的最低工资已经调整,平均增长11.1%,几乎是5年前的一半。鉴于目前的趋势,未来的工资可能会更难提高。

与五年前相比,最低工资的增幅几乎减少了一半。

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权力转移的新常态,我国劳动工资也进入了“新常态”。最低工资增长必须以增加经济利益为基础,尽管增长率略低于前两年,这是合理的。

人类和社会事务部发言人李忠22日表示,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平均调整间隔18.7个月,平均增长11.1%。其中,上海最高月最低工资2190元,上海最高小时最低工资19元。此外,9个地区发布了工资指标,基数约为8.5%。

从最低工资调整的趋势来看,增幅收窄的趋势是很明显的,与5年前比较,增幅差不多是“减半”。2011年,全国24个省调整了最低工资,平均增幅为22%;2012年,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平均增幅为20.2%;2013年,全国27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平均增幅仅为17%。2014年,19个省调整了最低工资,平均增长14.1%。2015年,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深圳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约14%。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下滑、结构调整和动态转型的新常态,劳动工资也进入了新的常态。2010年至2014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实际工资增长率分别为8.5%、9.1%、7.3%、7.1%。2016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5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为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7%。

中国工资增长放缓

一些机构的成果支持了这一趋势。高盛(GoldmanSachs)最近的一项分析显示,中国第一季度的工资增幅从2013年的10%以上收窄至7.3%,2017年将进一步放缓至6.7%。韦乐涛说,中国企业的平均实际薪资增长在2011年达到11.6%后开始放缓,从2012年的9.6%降至2015年的8.8%。预计2016年中国企业薪酬增幅将进一步降至8.5%。

为何工资不再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下降,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会增加,员工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也会降低。北京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胡兴斗说,经济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对于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条件不乐观。如果员工的工资增长太高,他们肯定会难以忍受。

中国劳工与安全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伟认为,经济放缓不利于工资增长。在新的经济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必然会对工资增长产生影响。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其他年份相比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工资增长大幅下降,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

最低工资调整过快或受到负面影响。

在这方面,如果最低工资调整过快,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最低工资的年涨幅对农民工等群体的工资有牵引作用。最低工资的增加将增加低端劳动力的成本.对于低劳动力比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就业成本会大幅上升,这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根据最低工资,最低工资还包括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最低工资调整后,社会保障、公积金等最低计算基数也应相应调整,企业负担增加,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韩伟认为,市场应在确定和调整劳动者工资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充分发挥市场在工资确定中的作用。同时,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最低工资制度在保护工人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最低工资调整的频率和幅度需要更仔细地判断。”

韩伟建议,通过对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的科学计算和评价,确定考虑职工工资权益和企业劳动成本压力的标准。完善最低工资调整的体制机制,加强确定最低工资的三方对话。

新闻链接

你必须为工作而读书!哪些工作是最缺乏的?哪些行业要求较少?

人力和社会事务部就业司最近在其官方网站上向社区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一些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供求分析。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就业市场、就业需求和求职人数均同比下降。此外,根据全国十大城市的就业需求和求职清单,在被监测的10个主要城市中,有9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就业需求最大,例如上海,那里对裁剪和缝纫相关人员的需求相对较大,平均每三个职位就有一个人申请。在广西南宁市,机动车驾驶员的数量非常稀少,就业需求与求职的比例为10%。

然而,随着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公共就业机构:就业市场的需求略大于供给。

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97万人(原当地人员、劳保障部就业、人才服务管理机构合并),约472万人进入市场,就业空缺与就业搜索人数的比例约为1.05,比上年同期下降0.002人和0.01。市场需求略高于供应。也就是说,每100个求职者都有105个就业岗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与月比相比,空置就业岗位的数量略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