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财常识 >值得信任的一代——国家助学贷款履约状况调查

值得信任的一代——国家助学贷款履约状况调查

2023-05-18 23:00:13

大学生在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暨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十周年主题征文颁奖活动上。陈剑/摄


缘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上大学不再免费。同时,诞生了面向穷孩子的“国家助学贷款”。

  

青年学子中家庭经济状况最脆弱的那一部分人,由此成了中国最早一批在金融系统拥有完整信用记录的人。

  

大约20年过去,一群群“贫困用户”走进校园、走出校园。他们履约还款情况如何?

  

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推出之初曾面对巨大的社会争议:学生们将来还不起怎么办?毕业之后“玩失踪”怎么办?就是赖账不还怎么办?:国家助学贷款产生的呆坏账,可以全部核销!

  

学子们是否对得起国家的信任?

  

本报近期派出记者分赴西、中、东部的四川、甘肃、湖北、江苏、天津五省市,深入学校、银行、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用采访出的大量数据和案例为这些疑问拼接答案——

 


湖北:1%以下的不良率是如何实现的

 

又是一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时。从毕业第二年还清大学时申办的助学贷款,到买房、目前着手买车,武汉大学2010届文学院毕业生王丹丹没有忘记读大学时,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给予的温暖助力。


2007年起,湖北省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来自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该行在湖北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近80万笔,惠及贫困学子37万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10年时间,有7年当期回收率在99%以上,不良率8年间保持在1%以下。

  

“持续高位运行的回收率证明,湖北助学贷款还款履约状况良好。而这背后,折射的是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持续增强。”该行相关人士分析。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报道)


 

甘肃:还清贷款才感到自己真正长大

 

兰州大学研究生赵静赶上了好时光,助学贷款让出身贫寒的她读研顺利了许多。

 

虽然学费没有后顾之忧,这个懂事的24岁女孩儿还是在坚持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努力挣生活费,争取提前还清助学贷款。“现如今信用比啥都重要,提前还款还可以再贷款,何乐而不为。”赵静说。

 

在甘肃农村,和赵静一样,有了人生的第一笔贷款,寒门学子顺利踏上了求学之路。与此同时,学子的信用意识在不断提升,“争取早日还贷,更好的利用金融产品助力工作生活”正成为新一代青年的新观念。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报道)



江苏:以诚待我 以信报之


“助学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它甚至赋予我一个全新的未来。”30岁的毛文丹谈到多年前的助学贷款,仍然有些激动。

  

2008年,毛文丹从四川凉山一座消息闭塞的彝寨出发,来到几千公里外的古城南京圆大学梦。到学校之后,她就被现实浇上了一盆冷水——带来的钱根本付不起学费。国家助学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在校期间,她一共贷款1.4万元,每学期3500元。凭着这笔钱,她轻松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助学贷款现在已经全部还清了。”2012年,毛文丹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如今在银行工作的她,更深刻理解助学贷款的价值和意义。“国家以‘诚’待我,那我们以‘信’回报,二字连起来就是诚信。诚信如此传递,才能帮助更多学子走出困境”。

  

不止毛文丹。来自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20日,该行在江苏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近95万笔,惠及贫困学子47万人。从2014年开始,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基本维持在0.5%以内。这背后呈现的是中国大学生信用的变迁史。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报道)



天津:让信用成为人生支点

 

马亚璇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6年前,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南开大学。虽然贫寒的家境一度让她烦恼不已,但是这个农村姑娘终于靠着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

  

在校期间,马亚璇做过家教、当过服务员,也在勤工助学岗打过工,不仅挣回了自己的生活费,还存下一笔钱。“一毕业就把2.4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全部还清了。”在她看来,这是对当初自己最困难时刻得到的那份扶助最好的答谢。


在天津,每年有许多家境贫寒的“马亚璇”,借助国家助学贷款的这一“支点”,从寒门迈出跨进大学校门,进而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在贷款、还钱的过程中,他们也为自己的人生信用账户存下了第一笔财富。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报道)



四川:还贷逾期:恶意的少 大意的多

 

从事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多年,中国银行成都双流支行客户经理丁爱媛常常为一些毕业生感到惋惜。

  

这些毕业生大都是因为助学贷款还款逾期,留下了不良征信记录,之后在贷款买房、办信用卡等过程中遇到困难后,才来找银行寻求对策的。

  

丁爱媛注意到,很多毕业生并非恶意逾期或故意不还。他们所列举的逾期原因大多是小事,比如卡丢失了、忘记还了、附近没有银行网点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逾期的理由。”丁爱媛说,“银行在办理贷款手续及开展诚信宣讲教育的时候,都会提醒,并为学生们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位一线客户经理认为,归根到底还是毕业生对贷款还款及征信记录问题不够重视。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7年9月,该行所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维持在4.12%至8.27%之间。这个数据的背后,有一批并非恶意逾期、却影响了征信记录的情形。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报道)



国家为他们“背书”——访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涂义才

 

今年4月,已经开展了18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又出台了新规。

 

这份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的文件,要求实现两个全覆盖,将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培养单位和预科生这个特殊的学段都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覆盖范围。

 

这意味着:国家为助学贷款背书的范围又扩大了。

 

实际上,自199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布《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城市试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国家一直在为贷款学生的信用背书。”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涂义才说。

 

背书源自当时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高校扩招给高校资助政策带来的挑战。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12月07日T01—T04 版)

作者:朱娟娟、陈昶洁、马富春、王豪、李超、胡春艳、王鑫昕、原春琳  

编辑:戴月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