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动态 >这一由现金贷变身的贷款产品火了!滴滴、富士康等纷纷试水

这一由现金贷变身的贷款产品火了!滴滴、富士康等纷纷试水

2023-05-10 14:56:27

本文总共1701字

预计阅读5分钟


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因暴利催收、多头共债、以贷养贷、。



谋求转型、合规发展成了现金贷行业的主旋律,而最近渐渐火热的“员工贷”,就是一次尝试。那么,这是真正的创新,还是有浑水摸鱼?



01


互金平台、行业巨头纷纷涉足“员工贷”


公开资料显示,“员工贷”是一款专门为有小额用款需求的企业员工设计的纯信用借款产品,主要针对该企业正式员工设计,以及面向合作企业的正式员工(不含试用期员工),无需抵押,全程线上办理,实时放款;且还款周期长,费率低、额度高,专项解决优质个人用户进行大额消费(如购房购车)、面临大额资金短缺的难题。据了解,拉卡拉、久金所等互金平台都已上线“员工贷”。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巨头推出了“员工贷”……


就在上个月,滴滴还低调上线了一款针对司机的信贷产品——“司机贷”,“司机贷”重点向有资金需求的车主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单笔授信额度为1.9万元,年化利率24%以内,可分3、6、9、12个月分期偿还。而滴滴所推出的“司机贷”就是“员工贷”。

 


除了滴滴,富士康也于2016年底就与我来贷合作推出了“员工贷”,针对的是富士康旗下员工。


据悉,富士康的基层员工虽然薪资不高,但是拥有的消费能力却不容小觑,和他们的父辈们不同,这些年轻的员工们早已经熟悉提前消费的观念。因而已经有不少的消费金融公司瞄准了这一次庞大的市场。


因此,富士康认为,与其看着给员工发的薪水流进了别人的腰包,不如自己也来给员工贷款,让这些资金留在富士康的体系内,完成体内循环。



02


相比现金贷,巨头做“员工贷”有何优势?


其实,“员工贷”之所以成为香饽饽,。


《通知》曾指出,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的“现金贷”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部分群体正常消费信贷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十分突出,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隐患。


可以看出,,也算有场景。


当然,,其风控也相对要容易很多。毕竟,员工的薪资出自企业,还款能力,一目了然。


同时,像滴滴、富士康之类的大公司,有着本身就拥有巨大的员工数量。按照富士康官网的介绍,富士康在全球拥有百余万员工。可谓拥有着庞大的用户。

 


此外,“员工贷”满足了员工生活中购房、购车、旅游、学习等各类用款需求,解决了员工缺钱问题。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帮助员工解决现实问题,创造企业员工新福利,能提升雇主品牌形象、增强员工幸福感,让员工踏踏实实工作。


再则,“员工贷”也解决了企业老板借钱问题,即解决员工用款燃眉之急,又不会对企业产生资金压力。



03


“员工贷”成互金平台的金融业务,同时存在不少局限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员工贷”实际上和现金贷毫无区别,,同时其目前还存在不少局限性,主要以面向合作企业正式员工的“员工贷”为主,比如,拉卡拉推出的“员工贷”业务。


其一,合作放贷的金融机构,在规模、资金上都处在尴尬境内。“员工贷”尽管看起来风控可控,但中间放了一个强大的核心企业,合作放贷的金融机构想分得太多羹,不太可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坦言,很多核心企业把“员工贷”作为员工福利,给他们放贷的,所以利率要求非常低,年化率还不到10%。


其二,人数众多的大企业并不多,与小公司合作,或存在公司与员工联合骗贷的情况,风险就极高。同时,每家公司、所处的行业都不一样,可能在风控上也有所差异。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员工贷”既有可能会成为一项“小而美”的生意,很难规模化复制。


事实上,“员工贷”由来已久,并非现在才有的创新金融产品。在早期,大部分是企业用于给员工的福利,解决员工一些暂时的资金困难。比如,阿里和腾讯,3年以上的员工可以申请无息贷款,有媒体曾报道金额高到10万-50万。这个就是纯福利!


而如今“员工贷”除了是福利,却更多的成了互金平台上的一种金融业务,有着盈利性。


版权


《洞见消费金融》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或者编译。转载文章,我们会注明文章作者、来源出处等。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


曝光


有任何平台投诉问题,都可关注下方微信号或发邮件描述详细情况,一旦核实,第一时间曝光!

微信:ailiubanbian

邮箱:3268809684@qq.com



互联网仲裁成催收利器 | 

亚马逊金融动作频频 | 新中产女性青睐互联网理财

静态二维码支付限额500元 | 奢侈品消费分期被看好


本账号已入驻:

今日头条/天天快报/UC头条/凤凰号/搜狐号/

一点资讯/东方头条 / 雪球 / 财经头条 / 快传号


撰稿∣有耘

编辑∣凌晨

©本文版权归“洞见消费金融”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