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动态 >互联网企业,如何筛选价值投资标的

互联网企业,如何筛选价值投资标的

2023-05-10 14:56:27

对于传统价值投资者来说,互联网公司,一直都是最难打开的领域。并且,就算是巴菲特,也只有近两年来,才开始小心翼翼投资互联网公司,比如苹果、IBM。为啥,这个领域,连巴菲特都这么小心?


原因一是,技术变动快,常青公司少;二是,竞争格局极度激烈,昨天还很牛逼,今天可能就死了;三是,现金流波动大,很难像医药、白酒、食品行业这样做稳健预测。


对于这个领域,我们来尝试,做一下梳理和思考。





01




工具类应用的盈利关键点,B端机构付费意愿,由此来看价值投资标的。


从价值投资角度来讲,对于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很难入手,因为商业模式和传统不同,且技术变动快。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明显,腾讯、阿里、亚马逊其实都是很不错的价值投资标的。


那么,问题来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思索这两件事:


1)互联网企业中,如何筛选价值投资标的?

2)筛选出好标的后,该如何选择进入时机?


今天,我们从互联网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最难变现的“工具类应用”,来粗略分析一下,开互联网企业价值投资的打开方式。


在互联网领域,常用的工具类应用,我们粗略分为以下几大类:


1)浏览器——代表公司有:UC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猎豹;

2)输入法——代表公司有:搜狗、科大讯飞;

3)搜索——代表公司有:百度、谷歌、搜狗;

4)图片——代表公司有:美图秀秀,instagram;     

5)出行——代表公司有:百度地图,滴滴出行、Uber、OFO、摩拜;

6)天气——代表公司有:墨迹天气;

7)办公——代表公司有:奥多比(Adobe)、金山(WPS);

8)支付——代表公司有,阿里、腾讯、Paypal。

9)安全——代表公司有,360。


以上企业罗列出来,你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使用情况,我们来做一个思考题。


第一个思考题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同为工具类应用,同样装机量很多、流量垄断,可是,有几个赛道,就是很难成长出大型上市公司,并且赚钱很困难。


这几个领域分别是,输入法、浏览器、天气。你可以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如果你觉得有疑问,我们来看数据:


这几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输入法。搜狗输入法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已经是垄断性质,可是,其实并不怎么赚钱。最看搜狗,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其总营收为9.084亿美元,搜索和搜索相关营收为8.016亿美元,占全年总营收的88%。


很明显,搜狗的营收结构里,搜索广告业务占据九成,而输入法、浏览器的收入贡献,极底。


为什么,在输入法领域垄断70以上市场份额,都没法赚钱?


核心原因,就是一个问题:B端用户(企业用户)买单的意愿。无论是投放广告意愿,还是店铺入驻意愿,都极低。因为,这样的产品形态,天然很难给入驻企业带来价值。


同理,天气应用、浏览器,也是类似的情况。尽管这两个赛道,比输入法稍好一些,还能靠“流量+广告”模式,接接广告,也能赚点钱。可是,B端企业的买单意愿,仍然不高。


此外,图片这个赛道,情况也类似。只是,图片相对变现能力强一些,能够增加付费高级功能(比如美颜滤镜、付费表情等)。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反过来看,搜索、支付、安全、办公、出行,几大赛道,B端企业用户买单意愿都很强,无论这种买单意愿,以广告形式、店铺入驻,还是以购买高级功能(付费软件)形式,但都有很强意愿。


换句话说,工具类应用,越能够为B端企业用户带来价值,越能够做大、产生大公司。搜索、支付、安全、办公、出行,几大领域,无一例外,都诞生了巨头公司。


或者再换句话说,工具类应用,只赚C端个人用户的钱,是远远不行的,很难做大。


第二个思考题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以上名单中,有一些赛道比较特殊,比如图片、办公,商业模式和其他类有所不同。


好,说到商业模式,以上所有赛道,我们大致归为3类:


1)平台型A:流量垄断+广告,羊毛出在猪身上:

2)平台型B:流量垄断+店铺入驻,羊毛出在猪身上:

3)自营型:提供某种付费功能;


以上3类分法,我们挨个来看:


平台型A,包括:百度搜索、微信、360、UC浏览器、墨迹天气;

平台型B,包括:淘宝、亚马逊;百度地图、美团、滴滴出行;

自营型,包括: 美图、摩拜、Adobe、支付宝、360、阿里云、腾讯支付;


看到这里,你估计有点摸不着头脑:弄这么些分类,搞的这么玄虚,有啥用啊?


好,分类看似简单,但缺藏着一些重要的思考:


第一,平台型公司,商业模式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准确的说,C端的羊毛,要出在B端企业用户的身上。


第二,如果不是平台型公司,而是自营型公司,也就意味着,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生产具备某种功能的产品,卖给C端或B端用户。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是出行领域,摩拜属于自营型,而滴滴属于平台型。


以上两条思考,只是基础,重要的是以下三条:


第三,如果你要做一家互联网公司,要么选择平台型(卖流量),要么选择自营型(卖功能),一定要做到这两种类型的极致,才能做大。


第四,如果你是平台型公司,首要一条是要垄断流量,第二条是一定要有B端企业用户买单。否则,必败。


第五,如果你是功能型公司,首要一条,一定要把功能做到极致,才能做大;其次,才是流量、购买量。比如Adobe的软件,比如360针对政府机构的安全软件,再比如摩拜的自行车。从这个角度来看,自行车质量过硬的摩拜,大概率会超越质量有软肋、但数量更多的OFO。


不知道看完以上分析,你会有啥感想。我估计仍然是将信将疑,甚至觉得是一派胡言。也许你会拿出BAT来质疑:如果照你的分析,腾讯、阿里、百度分别算啥?





02




对于互联网公司,需要思考一下,价值投资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好,如果你仔细看过上述名单,应该会留意到一个细节:腾讯、阿里两家,在平台型、自营型都有布局,而且很极致。


比如,阿里的淘宝是平台型,而阿里云、支付宝是自营型;腾讯的微信是平台型,而腾讯支付、腾讯游戏是自营型。


注意,分析完这个,初步的结论也就出来了:


一旦一家企业在平台型,或者自营型其中之一,完成了极致布局,并进入另外一个领域,且获得成功,那么——横跨自营型平台型两种商业模式,适合长期价值投资的“伟大公司”也就成型了。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苹果,从自营型的手机、电脑售卖,进入平台型的APP Store,也就进入了伟大公司行列。


第二个是腾讯,从平台型的微信,进入自营型的支付,同样,进入了伟大行列。再比如,亚马逊和阿里,从平台型的电商,进入自营型的“云计算”,自然也就进入了伟大行列。


也就是说,完成平台型和自营型的“横跨”,是从“大型公司”进入“超大型公司”,的重要标志。


从这个角度来说,唯品会、美团、京东是大型公司,但还不能算“超大型、伟大公司”。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分,弄出个“大型公司”和“超大型公司”的区别?


因为,如果你仅仅是在平台型、自营型二者选其一,做成极致,那么,这样的大型公司有很多,比如微博、摩拜、滴滴、美团、美图、唯品会、搜狐、陌陌、世纪佳缘、汽车之家……


这样的“大型公司”,至少有20家可供你选择,请问,你怎么办,难道全部买一遍?


所以,作为价值投资人,只有完成两种模式的重大“跨越”,才是你进入的最佳时点。因为,这样的时点,是从大型,进入“超大型”、“伟大”的重大标志。


也就是说,这样的时点,才是作为价值投资人的买点。未完成这样的跨越,如果你买入,它仍然有被别人颠覆、挤垮、失去行业地位的风险,典型的案例,比如开心网、人人网、Zynga、Groupon。


而一旦完成跨越,这样的企业,才能进入完全不同的境界,可以放心持有10年甚至更久。腾讯、阿里,都是这样的典型。


对于互联网公司,价值投资人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等到它确立“大佬”地位时,这笔投资才能更安全。


举例来说,对价值投资者,2013年8月,微信支付推出,此后2014年过年时引爆,这时候,是投资腾讯的最佳时点;


或者,2009年,阿里推出阿里云,同年,第一届双十一光棍节上线,以及2014年,阿里云帮助用户抵御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是投资阿里的最佳时点;


再或者,200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Web Services (AWS) ,以及2013年重要的云服务功能Redshift推出,是投资亚马逊的最佳时点。


接着,看到这里,我们预感,你的终极必杀问题要来了:


腾讯、阿里都涨这么高了,这完全是马后炮啊!如果你不能预测一下未来谁能完成这种“重大跨越”,那么你的一切逻辑都不成立。


好吧,我承认,我们的研究成果,都是在被你们各种痛骂、批评之下做出来的。


为了不被大家骂,我们按照上述模型,筛选出三家公司,正在进入“重大跨越”。首先,是360,已经完成平台型(终端流量+广告),到自营型(政府B端用户付费安全产品)的跨越。


对于360未来的空间,争议应该不多,它刚刚A股借壳,未来向上空间还很大。


接着,是百度。


提到百度,我知道,你已经准备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因为,眼下,互联网圈、创投圈,人人都以骂百度为荣,如果不骂百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混互联网圈子。


可是,还是那句话,反向思维。


做投资就是这样,如果你得出的结论,人人都认可,那么这个结论一定赚不到钱。如果你的结论,被各种质疑、抨击,那么恭喜你,没准这笔投资方向就对了。


百度的搜索、地图,都是典型的平台型生意,之前百度也曾在自营型、针对B端的“云”等方面做尝试,但是,一直都不理想。然而,从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巨头中,百度是最有可能在自营型、未来的B端底层功能“人工智能”上完成重大突破的公司。


除了百度之外,开始有“重大跨越”苗头的公司,还有京东,从自营的B2C电商,进入C2C开放平台。当然,京东的跨越,目前走得还有些磕磕绊绊,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除这三家之外,什么微博、唯品会,虽然都涨得很厉害,可是,作为价值投资人,我们真的没法介入。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所有互联网公司中,只能筛选出两家:百度、京东。


对腾讯、阿里、亚马逊,所有投资人已经没有争议,而360、百度、京东,无论从新闻,还是股价上,都能看出,争议还很大。而这,正是值得价值投资者关注的时机。


好,枯燥分析就到这里。





03




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梳理一下,接下来,大家可以自己思考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目前A股、港股、美股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大家可以挨个发散思考,看看能否运用上述模型。


平台型公司

海外代表公司有——

领英、高朋、雅虎、推特、EBAY、YOUTUBE;


国内代表公司有——

有百度、微博、网易、搜狗、搜狐、美图、美团、滴滴,平台、优酷土豆、滴滴出行、墨迹、饿了么、携程。


自营型公司

海外代表公司有——

英特尔、思科、甲骨文、奥多比、Netflix、暴雪、奥多比、paypal;


国内代表公司有——

盛大、360、摩拜、OFO、京东、科大讯飞、金山;


已经完成两种模式“重大跨越”的公司


海外,有谷歌、亚马逊、苹果;

国内,有腾讯、阿里巴巴、360;


好,讲了这么多,本案的思考,应该结束了。


对于工具性应用,如墨迹天气,有优势有劣势。优势是,已经形成天气类流量的垄断,但是,劣势是,如果不完成B端用户付费意愿的大幅提升,那么,不要说IPO很难,未来的发展,也只能是没啥前景的三流互联网公司。


而对美图,也面临类似的困境。至少眼下,尽管美图已经登上港股,可是,暂时我们还没看出,值得进入的理由。


再说刚刚登上美股的搜狗,尽管也是大名鼎鼎,可是现在也很难介入:首先,流量并未垄断,其次,收入模式单一依赖搜索广告,再次,对腾讯有重大依赖。


要声明的是,这篇文章的研究逻辑,都是基于价值投资,而非VC、PE逻辑,从VC的逻辑来讲,可以多个赛道同时布局,而对价值投资者,再大的行业,也只能选择1-2个标的。


本文思路,无论对错,能激发你的思考就好。



  更多精彩资讯 请关注世投网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