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动态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退出,P2P悄然流行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退出,P2P悄然流行

2023-05-10 14:56:27

一定要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众对金融风险识别意识,防范金融欺诈。如果听说保本高收益,就要去报案!保本就不可能有高收益,这是欺诈。”今年期间,银监会主席郭树的这一提醒,再次为保本理财敲响了警钟。


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息

央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个意见稿对各类资管业务进行了各种限制,其中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最大。

目前,银行理财仍然是大家选择最多的理财方式,可随着资管业务政策的逐渐规范,30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以后可能要变天了。

打破刚兑

这个意见稿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打破刚兑”。刚兑是刚性兑付的简称,意思是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最后都得还本付息。

其实这是违背投资的基本原理的,投资向来是投资者自己“自负盈亏”,而刚性兑付却是资管行业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要是哪一家机构最后没有按期还钱,在资本圈里就混不下去了。

央妈下了决心要打破刚兑的限制,以后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谁也不能说自己是保本保息的了。

估计那些只投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看到这个新闻会很不爽,本来就图个安全省事,这下没得投了。

打破刚兑是个大好事,往大了说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往小了说可以使每个人正视投资本身,从而提高普通大众的投资理念。

投资者教育需加强

“来银行买理财产品,图的就是一个放心。”一位正准备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大爷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理财产品无非就是一个定期的存款。其实,在不少消费者的印象里,银行理财产品保本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的理财产品,总体而言都比较稳健。”某股份制银行在北京市某网点的一位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在该行提供的在售理财产品清单上,“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醒也同时出现在清单上。

“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产品,我们也会和客户说明,告知他们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来购买相应的产品。”上述人士表示。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还有一段过渡期留给银行业与消费者。因此,保本理财产品在现阶段尚未正式退出舞台。不过,各家银行也开始为适应新规做准备。和上述股份制银行相同,不少银行都已经减少了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数量。

懂了再投,不懂别投

写到这儿,想起早上刚发生的一个事儿:有个用户给留言,问P2P怎么买?能不能早上买下午卖?

要是把这些讲明白了,最起码得码个几千字,可是这个用户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知道,就惦记着去搞短线,你说这风险大不大,还以为去炒股呢

盈亏自负,对自己的钱负责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并不能完全理解,或者说完全接受。有些人认为你既然发行了这个产品,你就得保证收益,尤其是像银行这种象征安全的机构,绝对不能亏钱,要是亏了就去银行闹。

结果呢,并没有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呢,风险自担。所以说,与其仰仗别人,不如信赖自己,平时跟着规划君多学点理财知识,比啥都强~~~ 

P2P理财悄然流行

数据显示,主要受“春节”小长假影响,不少平台暂停发标,月成交量有所下降,但依然成交量依然比较大,2018年2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690.04亿元,截至2018年2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66111.44亿元。



截至2018年2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2737.17亿元,环比增加了1.95%。主要由于P2P网贷行业资金大多流入平均借款期限较长的平台。

进入3月,P2P平台的“标的荒”仍在持续中,这也引发了P2P投资的降息潮。有投资者表示:“现在打开各种P2P平台的APP,真的是很难找到投资标的,基本都是显示‘已满额’、‘收益中’等状态。偶尔有几个新标的释放出来,基本也是很快就被秒抢。”

网贷P2P理财累计交易量已经成功突破6.6万亿大关,投资者近5000万人,超过50家银行主动与优质规范P2P平台寻求资金存管合作,同时P2P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已经成为常态,大学、中学、小学教科书均不同程度的涉猎P2P相关知识;随着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P2P网贷的用户、投资人对P2P网贷的认知加强,P2P或将成为全民皆知的理财方式;

网贷的出现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普惠金融服务。目前来看,它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过去难以覆盖到的群体,对小额投融资实现低成本化、高效化、大众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过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将在网贷行业逐步得以解决,在网贷行业中,投融资活动的直接撮合,将有效节约交易成本,而这些均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资源优势。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普惠金融服务已是大势所趋,,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将越来越规范,或迎来又一个春天。


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来源:网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