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动态 >明势资本 · 黄明明:我为什么不投纯互联网的项目了

明势资本 · 黄明明:我为什么不投纯互联网的项目了

2023-05-10 14:56:27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黄明明先生


过去几年明势资本一直专注于比较冷门的科技领域的投资,对此黄明明表示主要是基于两个核心判断:


1.流量的战争在五六年前实际上已经结束了。2.全球的经济进入了滞胀期、低谷期。而从人类历史发展每个核心节点来看,科学技术创新永远是突破经济低谷的最核心,也是最唯一的手段。

素材来源:创客猫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黄明明表示,由技术驱动带动中国的产业升级是历史留给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一个特定机会。然而投资核心技术,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一定要和产业深度结合。


而明势资本投资科技产业的标准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10万亿以上、高速增长、有中国特色。


在黄明明看来,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更大的全球性、结构性的机会,这个领域是中国企业的特殊赛道。


他指出,过去五年,美国、中国几乎都没有新的大的公司平台冒出来,但是在整个智能汽车领域,冒出来不光是千亿美金公司,有可能是万亿美金公司在里面,关键是科技要和产业进行结合。


1

我为什么不投纯互联网的项目了



明势一直专注在科技领域的投资,今天讲「科技的产业视角」。重点就两句话:


第一,必须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也就是产业上。


第二,加快建设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为什么明势资本在三年前,选了一个当时看起来比较冷门的领域,因为熟悉我的人知道我以前是混互联网圈的。很多人问我,怎么做基金了以后,反而纯流量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类的一个都没有投资。


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主要基于两个核心判断:


第一个核心判断,2014年的时候,我们认为再往前推两年,2012年、2011年左右,其实流量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我没有想到过去的三年,这个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间80-90分钟,在手机上,71%是BAT直属的APP,其中49%是微信。


我们分析师做了一个数据统计,算上BAT投资和控股的公司或者APP,数字到了90%—95%。过去三年或者过去五年,为什么没有新的平台?为什么没有新的巨头冒出来?核心原因在:流量的战争在五六年前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第二个核心判断,更简单,全球的经济进入了滞胀期、低谷期。看人类历史发展每个核心节点,科学技术创新永远是突破经济低谷的最核心,也是最唯一的手段,所以当时大胆做出这么一个判断。


2

由技术驱动带动的产业升级是中国的特定机会


选择了科技赛道,当时心里还是很慌的。原因在于,过去20年,在中国市场上一线的主流VC基金,所有布局在核心技术和科技赛道上的几乎都是血本无归。我跟IDG的老顾聊过,他是我上海交大的大师兄,他说所有的理工男做VC都想投资核心技术公司。因为当年不管上清华、交大、北大,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想法,技术改变生活,技术改变世界,但是在中国很不幸,过去20年,最牛的公司都是流量性的公司、模式创新公司,所有核心技术赛道的VC几乎没有一家能赢,所以我们也很害怕,做了一些简单的研究。最后发现,跟今天的主题依然是匹配的,就是投资核心技术,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一定是要和产业深度结合。


什么是中国特定的机会?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根据我们计算,全球GDP或者全球经济体排在前十位的国家里,目前制造业或者高端制造业超过40%以上的只有中国一家,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20%,甚至百分之十几,甚至更低。


,BCG两年前做过一个分析,全球各国制造业综合成本指数的比较,拿第一强国,如果美国是100分,中国就已经接近97分,东南亚是88分、83分,今天的制造业往东南亚在转,高端制造业美国也在拼命的抢,我们面临着两头挤压。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认为投资中国的由技术驱动带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实际上是历史留给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一个特定机会。


过去三年,确实我们有些案例也印证了,比如李群自动化,我们投的时候还是三个港科大的博士生,是大疆科技王滔的同学,算是兄弟公司,董事长都是一个人,港科大的李泽湘教授,一家做了大疆科技,一家做了李群自动化。


我们投的项目中现在有两家企业在未来两年可以达到排队上创业板的标准,还有两家在2020年,这个发展态势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



3

纯技术的、没有应用场景的公司没法投



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过去讲得最多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在也一样。我们非常早的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进行了投资布局。我的理解是:纯技术的公司、没有应用场景的公司没法投。很多公司估值过亿甚至过十亿美金,看它的应用场景、销售额少的可怜。其实走在前面的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在和产业结合,不管是金融产业、医疗产、还是制造业……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是非常核心的一个机会。


中国过去20年、30年有丰厚家底的公司基本靠劳动力成本便宜赚出来的,但是发展到今天,到底有没有真的靠自己的技术、产品做得非常优秀的公司?


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例,至少有20家市值过一百亿的公司,这其中包括舜宇光学科技、瑞声声学科技……我跟很多投资圈人聊,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公司,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去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项目,而在早期几乎没有一家一线的风险投资机构在后面给予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公司资金支持。


我们是一个小基金,不可能很多领域都涉及,所以我们当时选择了三个大赛道,标准简单粗暴:10万亿以上,高速增长,有中国特色。而过去20年,一批优秀公司从消费电子领域出来的,从解决方案、设备层、核心部件层都有布局。



4

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中国企业的特殊赛道



此外,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将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更大的全球性、结构性的机会,这个领域是中国企业的特殊赛道。为什么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排名前几的公司,至少3/4来自于中国企业,未来可能会更多。原因在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在中国,以前没法碰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在电机驱动的时代,已经不是核心壁垒了。


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动车更多需要的是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优势,中国的团队不说有领先优势,至少在一条起跑线上,所以这个大的赛道,未来会改变整个出行的格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科技怎么跟产业结合,我们选择自己专注的一个产业以后,每个产业里希望有一个根据地、领头羊。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非常有幸,十年前,我投了李想,在他出来做智能电动汽车(车和家)以后,我们是唯一的早期投资机构。有了根据地以后,我们把整个新能源车的产业链从上到下,从电机、电控、电池、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自动驾驶、车联网芯片,几乎我们在这里把整个赛道上的靠谱的早期公司投了一遍。


另外我们还投了一家自动驾驶的企业易航,自动驾驶去年所有的顶级VC都在重点布局,每一家至少投一两家,很多是非常高大上的团队。我们最早看这个领域的时候,跟所有VC看的视角一样,看机器学习,看视觉,看算法。看了一下以后,我们跟车和家的李响聊了一下交流。


现在所有上来的这些人上来都是做特斯拉NANO4,但我们希望做到NANO2.5,做到高速可以自动变道,高速下来一公里自动找一个泊车位停车。可没有人做,为什么?纯算法公司对车辆控制、底盘、转向、自动完全没有概念,用几十万美金设备做演示车,这个在中国前十名的高校,找一个大牛的团队,都可以上高速跑一圈,但几万美金的车,设备几十万,这是没有办法工业化量产,小批量都没有可能。


所以我们找的团队在中国,当时看或者今天看,只有对车辆的底盘控制自动、加速、准向有极为深刻了解和经验团队才可能完成这件事,之后我们投了不到六个月,经纬很快投了,非常大的估值投资,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我们认为跑在最前面的一家自动驾驶的公司。


此外,激光雷达也是去年大热领域,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布局,我们找到这家也是看上去非常朴实、踏实,而且在全球做军工产品出身的人。他用了一年时间,产品探测距离做到四百米,分辨率目前比特斯拉做的还要高。为什么400米很重要?自动驾驶产品至少车速在60迈,如果探测距离低于200米,几乎没有意义,因为今天世界上最快的芯片来不及做不出这样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制动、转向也好,所以包括很多大牛,包括最近绯闻特别多的大牛,做的这个项目工厂,产品做的很漂亮,demo很好,但完全没有办法上市应用。


投资圈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聊的话题都是千亿美金公司,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拨是不是完了,创业公司好日子过了,看一下全球范围内,过去五年,美国、中国几乎都没有新的大的公司平台冒出来,但是我们在这个领域非常乐观,至少在整个智能汽车领域,冒出来不光是千亿美金公司,有可能是万亿美金公司在里面,但是科技和产业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本文系创客猫首发。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人说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明势资本 · 黄明明:我的复盘心得,不要低估创始人的成长潜力




明势资本 · 黄明明:真正的创业者没必要去关心市场是否有泡沫




感谢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