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动态 >P2P网贷平台转型消费金融有哪些困难

P2P网贷平台转型消费金融有哪些困难

2023-05-10 14:56:27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网络贷款信息中介人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如何对该平台进行改造,已成为许多P2P平台领导者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无论是生还是死,答案将在一年后宣布。

  不可否认,P2P行业的竞争亦将由以前的资金端的竞争转向资产端的竞争,未来网络借贷的竞争核心将体现在资产的筛选与甄别、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只有具备优异风控能力、并能够真正与实体经济(主要是小微经营、个人消费等)资金需求相结合的机构才有望胜出。

  获悉,在图谋转型的平台之中,有平台把眼光瞄准了消费金融领域,以图从资产端进行突破。“一方面,,另一方面,政策导向也鼓励消费金融发展。”对此,有平台负责人如是说。

  所谓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根据美联储的年度消费金融报告( Annual Survey ofConsumer Finances( SCF))的定义,狭义的消费信贷包括:汽车贷款、耐用品消费贷款、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贷额度、无抵押个人贷款、个人资金周转贷款以及房屋修缮贷款等,广义的消费信贷则将房地产抵押信贷纳入了范畴。

  从消费金融商业模式来看,分为延期付款、分期和消费贷款三种信用服务模式。

  此前,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随后,央行及银监会等机构又接连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消费金融市场化发展、刺激居民个人消费信贷。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转型消费金融的路上,P2P平台如果想做大的话,包括牌照、场景、风控在内的三座大山恐怕是难以绕过去的。

 

 

P2P网贷平台

 

  第一座大山:牌照

  对于消费金融产业的参与者而言,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获得相关的牌照。此前,为了防止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国家通过发放行业准入牌照(例如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银行等),。

  然而,从试点至今已过去 7 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仍在逐步探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大幅放开准入。

  2009 年,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首批4 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实现消费金融从 0 到 1 的突破;2013 年 9 月,银监会新增武汉、泉州、广州等城市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试点城市扩张至 16 个。

  2013年 11 月,银监会对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允许民间资本介入、放开营业地域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上调额度上限至 20 万元,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扩容。

  2015年 6 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助力行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国仅有15 家公司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事实上,从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可以看到,由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仍然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新的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虽然在发起人的持股比例及资格等方面有所放松,非金融企业也能够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但其中仍然明确要求了在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中必须有至少 1 名具备 5 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的出资人,且持股比例必须在 15%以上,而除了外资消费金融公司外,国内符合条件的机构并不多。

  迄今,甚至连阿里、京东这些电商出身的大型平台尚且没有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更别说P2P平台了。

  相比之下,。消费金融公司可通过同业拆借、发放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资金成本仅次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和商业银行一样,主要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经营杠杆可以达到 10 倍左右,而其他参与机构则不具有此优势。

  第二座大山:场景

  随着居民消费从线下向线上的持续迁徙,未来对线上消费金融争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互联网能够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从而覆盖更多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客群,消费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也将迚一步细分化,扩展到生活消费的各个场景。

  美利金融CEO刘雁南表示,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多元化发展,无论是消费金融产品还是服务,包括涉及的细分领域,都会越来越多元化;二是长链条发展,消费金融将深入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而在不同环节,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服务形式;三是资产争夺日益激烈。目前,市场巨大各资产平台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涌入,资产端的争夺可能会引发新的恶性竞争。

  可以说,在P2P网贷平台面临的竞争对手中,除了银行以外,还有电商系平台和正牌的消费金融公司。

  目前,鉴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在银行整体个人贷款业务中占比偏低,各家商业银行已经加快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上市银行中已经有包括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都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或者参股了消费金融公司。

  除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外,银行也在通过组织架极的调整(如工行成立个人信用消费中心)以及专业化产品的推出加大对于消费金融领域的投入。

  其中,利用自身在存贷汇等方面的优势,工行、建行、交行等大型银行搭建的电商平台均包含了商品交易、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三项功能。以工行的融 e 购为例,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网络购物、生活缴费等,同时还可以在平台选择投资、融资服务。

  相比之下,消费需求是嵌套在场景中的,电商系通过自建场景、垂直系通过对接场景,可获取用户的交易信息,并借此掌握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具备平滑挖掘并转化用户信贷需求的能力,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在消费金融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有明显优势。

  可以说,消费场景的丰富程度未来将直接决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成长速度和突破规模瓶颈的可能。在场景方面,大型电商类公司具备较大优势,尤其是阿里、京东、苏宁等,在线上消费丰富的背景下,通过到家业务等拓展线下场景,已经形成了与广大便利店、商超、餐饮、美容服务、医疗服务等的有效联动。

  而小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则在场景端用户基础相对薄弱,通常需要依靠大型电商的场景,容易被复制的同时被替代的风险较大,小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或需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才能闯出一片天地。

  第三座大山:风控

  中泰证券分析师程娇翼认为,风控的核心并不是防止坏账,而是识别风险并评估、定价,形成差异化服务和信贷利率。

  “我们认为,建立动态风控模型、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信贷服务的消费金融机构在行业竞争格局中握有主动权。”程娇翼如是说。

  不过,有平台负责人直言,目前,P2P资产端转型面临的难点是,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能力能否适应转型的需要。不管是消费金融还是农业金融,在资产端的开发上,基本是人海战术,在团队建设方面,一是团队的搭建需要时间沉淀,二是团队搭建起来后的管理也是一大挑战,需要管理能力非常强的负责人(管理10个人与管理1000个人,在管理能力上的要求,不是一个水平。而聘请这样的管理能力强的负责人,成本也高)。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对于IT系统、风控控制的要求完全不同,平台需要在产品开发以及风控模型等各个方面从零开始。

  此外,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也将是企业转型的一大难点,消费金融业务具有无抵押、无担保、手续简单、审批快速、小额分散等特点,传统的线下风控手段很难支撑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效率、用户体验方面的诉求,对线上风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线上大数据征信的现状:征信体系不完善、数据孤立、信息获取难度大,导致平台在风控建模上进展缓慢,成本高。

“虽然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但网上贷款平台面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做好小企业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投资者的利益是首要考虑。”在这方面,平台负责人这样说。“此外,同质市场饱和,高质量资产稀缺,他们两年前没有做过的生意现在可能被抢购食品,如何获得有效的高质量资产也是平台转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