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动态 >P2P平台的安全到底由什么来决定? 背景、注册资本?

P2P平台的安全到底由什么来决定? 背景、注册资本?

2023-05-10 14:56:27

今年7月14日我写了一篇文章。“是什么决定了P2P平台安全的盈利能力(I)?”银行托管?注册基金?做生意。

主要探讨了所谓P2P平台的“盈利”和“银行存管”的猫腻,以及对投资的参考权重。

不幸的是,许多球迷仍然无法在这两个漩涡中绕圈,常常在后台硬问。

如果是新粉,上一篇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这个世界套路多,投资人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几个月后,结束了这个系列。伯父继续撰写下一篇文章,探讨注册资本、背景、业务和团队对平台风险的影响。

注册资本

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很多投友对于“注册资金”这么热衷。

注册过公司的人,或多都知道。

认缴,不管多少都可以,也不花钱。这不,上海有一个叫御声资本的小平台,注册资本50亿,上线20天就跑了。

我们来谈谈实际的付款。支付的似乎是企业的“出局”真正的金银。然而,有太多的公司在市场上,离线提供验资报告,测试多少,一般收费3.5%。

也就是说,“实缴”一家1个亿的公司,“灰色一下”也就是花35万人民币。

通过注册资本评估一家平台的风险,就是瞎胡闹。

背景

大多数“聪明”的投资者都死在了后台。

调查背景是投资者筛选平台的一个重要环节。

投资P2P,不看背景者亡。

投资P2P,不了解同样死亡的背景。

我们看到,最近雷的狮子座金融就死在屌丝0背景,催个收手段激烈点就足以引发“蝴蝶效应”,最终平台身死;我们看到,最近雷的拉拉财富,就因为国资背景疑似是买来的,而最终“一地鸡毛”。

背景非常重要。

因此,平台也投资于自己的好处,在后台做足够的文章。无论P2P是否有实力,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毕竟,你在吹嘘,你不再吹一个脚踏实地的市场没有你的份额。

随意的花正变得强迫性。

怎么办?

其实,看背景也很简单。

首先谈谈上市公司。最有价值的背景是主板上市公司,毕竟可以在主流板块上市。,还是有一定真实实力。上主板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包括国内A股、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至于港股,他们先有保留。

其他股市板块,看不懂的就当没上市瞎吹牛(说什么我都不信)……

在确定了具有上述四种背景的上市公司是否为上市公司之后,考察了上市公司自身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检验。看财务状况,看股价,。

这个时候,即便你遇到绿能宝,如果你中间认真研究跟进,也基本能安全撤出。

再聊风投背景。看风投更简单,首先认准知名风投。基本没听说,搜索引擎查半天没影儿的风投不是风投,基本可归类“疯投”或者“忽悠你跟投”。

知名风险投资的参考价值在于专业证据。毕竟,众所周知的投资银行是人类的精英.他们的钱,通常不是盲目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即便知名风投入股,也要注意投资的时间和金额。金额不大,时间很长了,参考价值就下降了。另外,具体金额一般也有水分,可以到2-5折看。

接着聊国资。国资总体来讲是最没参考价值的一种背景。

一方面,国资最容易耍流氓,反正是国家的,参与者个人风险不大,看似稳当实际最容易乱来。另一方面,市场上有很多经营不善的国资壳资源,很多人拿着这些壳到处卖,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你们投资人喜欢找国资背景的平台,平台就买这些壳来给投资人看……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资都是混蛋。品牌号召能力强,产业大或者上市了(实际可以看做上市系了)的国资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毕竟,万一雷了,也会伤国资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或者股价。

谈背景,还必须注意的是:任何的背景,都要考虑到平台的实际待收规模。待收规模小,背景实力强,基本是无风险套利期。待收大了,背景实力再强,也要考虑兜的住还是兜不住。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

如果有教父的平台挂断了,干爹愿意赔多少,取决于平台倒闭(抛开法律规定内承担的责任)的负面影响对于爹有多少损失。干爹兜多少底,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利益博弈。

总之,回归常识,不要盲目迷信“教父”。记住,无论一个父亲有多好,总有一天他会倒下或失去他的手。

业务

众所周知,叔的投资过程中并不是特别热衷于业务。

并不是业务不重要,而是业务真的很难真正全盘了解。

关于业务,第一个逻辑:一个平台的生死存亡,都跟业务有关。

没有生意,庞氏骗局就完蛋了。

业务做不好,坏账逾期拖死。

但是,P2P行业1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暴雷跑路的平台,在没出事前,业务都是光鲜亮丽,出了事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看到的业务不是真正的实际业务情况……

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国诚金融,高举房地产抵押,高举透明扒开衣服让你看,投资人可以组团查业务资料。然而出事了之后呢?

2个亿待收(实际4个亿,2个亿是深圳合作的小贷公司的小额信贷),1个亿的亏空。

要知道,国诚金融做P2P的这些年,上海的房价足足涨了一倍。

这钱去哪了呢?

所以,业务的第二个逻辑:我们对于一个平台的业务了解,永远充满片面。只盯着业务投平台。潜在风险真不少,也不要妄想跟平台博弈,通过考察能攻克风险。

但是,即便如此,业务我们依然要看。

怎么看?

核心抓两点:一个是做了什么业务,另一个是业务的真实性。

让我们谈谈这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讲,同等能力的团队操作不同的业务,风险排名是这样的:车贷《房贷《现金贷《小额信贷《企业贷

怎么说?

网叔一直说车贷是傻瓜业务。即你没能力做好信贷,退而求其次做车贷,可能就会做的很好。当年微贷网做小额信贷亏的惨不忍睹,转行做车贷迅速翻身成行业大佬。

这里的实质不是么红有多好,而是汽车贷款是整个私人贷款中难度最小的资产。

所以,过去几年市场迷信车贷也是对的。但过于迷信,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人被雷的车贷平台坑了。

作为有抵押的房贷跟车贷类似,但由于银行介入了这块市场,民间借贷基本主要做二抵,并且额度大,抵押物处置比较麻烦等问题,风险比车贷会大一些。非常考验能力不强的团队。

现金贷最近争议很大(有一定政策风险)。但操作的好的确非常赚钱,年化百分之几百,跟贩毒的利润差不多。据说很多亏空大的P2P平台,都快要靠现金贷洗白了。另外,现金贷技术也相对是市场公开的,主要接三方数据过滤,所以在某个阶段还是风险较低的(未来难说,很可能出现大面积违约风波)。

小额信贷最大的好处是,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借款,一般来说,三万,三年,六万,只要它在第二年年中归还。然而,由于做了很长一段时间,老来贷款欺诈的沉淀也比较多,平台不一定很好。

企业贷并不能完全说不好。但是水最深的。理论上,企业贷中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可以控制的非常低。但总体这块业务,动辄几百上千万借款,不能有一两笔闪失,对于本身体量小和兜底能力较弱的P2P平台来讲风险和挑战非常大。

再谈业务真实性。

前端的业务出错可能是工作人员上传失误,也可能是业务造假。如果发现一个平台业务明显造假,一票否决拜拜。

血汗赚来的真正的金银不足以押注P2P平台的虚假感受。

团队

能否做好业务,最终看的是人。

人即团队,核心是实际控制人。

早年的P2P投资人都非常迷信看老板。相应的,市场上也出现一波志大才疏,但能说会道,一表人才的情怀帝。

鲁商贷曾经线上运营端只有几个客服,不投任何广告。就凭老板于光栋一张嘴,把投资人忽悠的服服帖帖,待收规模达到2个亿。

然而,2亿口最终把船翻了过来。原因是:老余只是一笔训练有素的私人贷款。数千万人可能仍然能够生活,数亿人基本上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上船的2亿人民币背后的苦主,只是看到了老于人的所谓“靠谱”(其实是说的听起来靠谱),而忽略了做金融企业不是看起来靠谱就能胜任。

回顾团队,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团队的财务专业能力。

然而,说到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讲又是一个看不到摸不不着的玄乎玩意。

唯一可以证明的是学历和简历。

学历,越高端越好,清华北大,国际名校。P2P行业虽有高材生雷的例子,但总体还是小比例。

履历,越专业的金融机构出来越好,最好是海外的风控研究企业或者跨国银行精英。

说到这,不是网叔“眼光高”,但在钱面前,真的只能看看这些。

最后,很多人也喜欢看实际控制人的言论和是否有钱。

关于演讲:大多数人不太认真,因为你不懂金融,他说的话通常都是由公关团队包装的。你和你的老板在财务上相去甚远。你觉得他说的每句话都很优雅。

关于是否有钱,首先要相信这个社会真正特别有钱的人是不多的,很多人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其次,如果遇到真正有钱,一定能有权威资料可以论证。比如持有某上市公司多少股份等等。曾经这个行业,多少投资人被豪华办公场地和五星级酒店忽悠,到头来发现装修和酒店的费用,都是自己的投资款。

作者:微信净伯父官方账户:净伯父点钱(Wsdc 20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