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产评估 >【观察】网剧井喷,如何转型?如何赚钱?如何与影视联动IP?

【观察】网剧井喷,如何转型?如何赚钱?如何与影视联动IP?

2023-05-10 14:56:27

一、网剧井喷:为80后、90后、00后而战

如果说2014年是“网剧大时代”元年,那么2015年则是“网剧井喷”之年。网剧(网络自制或网络独播、首播的电视剧)在2015年于体量、点击量、质量、影响力、商业回报等诸多维度上,都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仅仅一个暑期档,全网就上线了107部网剧,超过2014年总数的一半;单日点击过千万的网剧扎堆出现;大网剧的单集成本已经达到四五百万人民币,几乎超过所有传统电视剧;网剧开始试水收费模式,吸金能力直逼传统电视剧……

消费群体年轻化,制作方和演员都“转型”

视频网站走上自制这条路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被逼”的,因为版权内容实在是太贵,而且越来越贵。一线大剧和热门综艺的版权费动辄过亿,足以买下一个中型影视制作公司。与其花天价买别人拍的剧,还不如花天价拍自己的剧,做自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已经把自制摆在了战略核心的位置上,今天的网剧已正在展现出更大的野心。

“视频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付费业务也迎来全面爆发拐点。视频行业有两大趋势,一是付费业务;二是精品自制。”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告诉记者。

仅仅2015年上半年,全网共上线网剧166部,共计2243集,总时长33585分钟,共计获得点击量超过65亿次。在腾讯视频影视部总经理王娟看来,这背后重要的原因是80后、90后和00后占据超过六成的电视剧消费群体。

原来一直被电视剧制作方迎合、揣摩的传统电视观众主要是60后、70后、中老年人和主妇们,于是婆媳、抗日剧一播一个准。但现在,一些现象级的电视剧,过去的主流电视观众几乎看不懂了。正在热播的《琅琊榜》其实也表明了主要观影人群的转移。

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情趣的电视剧,视频网站确实有优势。与此同时,众多知名编剧、导演、一线演员等“传统电视人”开始纷纷拥抱互联网。一位视频网站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很多大咖拍网剧给出的都是友情价:因为他们也想尝试新事物和新玩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在年轻观众中积累人气,好让“艺术寿命更长些”。

网剧新玩法:内容控+黑科技

孙忠怀表示,传统电视台确实打造了很多全民流行的“爆款”现象级作品,现象级代表横扫一切;但现在的电视剧市场还有一个关键词——分众化,也就是说在某一类用户,某一些人群中极其受欢迎。

“这些细分用户群的特征非常非常鲜明。对于大众来说,这些IP的名字可能都没有听过,但互联网上确实有一类人极端地喜爱,每天去搜索,每天去发帖,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现状。”他说。

王娟表示,很多人如果看到国产漫画的数据都会感到很惊讶,“二次元文化”日益成为主流文化,以6000万动漫粉丝为核心的“二次元”人群已经达2.2亿,可以覆盖62.9%90后及00。这也是为什么在腾讯的网剧战略中,还包含了《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16部国漫大作。

除了花样多、市场大,互动性也是网剧的重要优势。很多网剧都采用边拍边播的形式,网友除了发弹幕、搞互动、边看边评论之外,甚至可以改变剧情的走向。除了广告,App、游戏、周边都会成赢利点,一部电视剧能够被翻来覆去“卖”到你无处可逃。

在内容之外,网剧也在尝试玩着各种“黑科技”,4K3D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直播、跨屏互动、边看边买……比如《诛仙·青云志》的视觉效果就将考虑采用部分VR技术,可以让用户真正看到“全景”,更加接近眼睛看到的真实场景。

IP大战与网台大战

视频行业如今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三分天下”的格局:阿里的优酷土豆、百度的爱奇艺和腾讯视频。BAT在影视圈的野心都不小,尽管视频网站还都在亏损,但投入依然并不手软。

井喷带来的热度自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由于电视剧最主要的IP来源就是小说,从《盗墓笔记》到《花千骨》,从《甄嬛传》到《琅琊榜》,从《步步惊心》到《何以笙箫默》,于是文学领域的优质IP的争抢几乎到了杀红眼的程度。

一两年前,人们还在讨论《纸牌屋》到底是不是个案,在中国谁能成功复制Netflix?彼时,传统影视大佬们不能接受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由一家互联网公司出品,就像日本的大厨们不能接受最受欢迎的日餐馆是由加拿大人经营一样。

但现在,网剧大军中已经不仅仅只有视频网站了,不少传统影视公司和电视台也在争抢网剧这块大蛋糕。湖南卫视旗下的芒果TV就宣布了多部网剧和纯网综艺计划。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透露,作为传统电视公司的博纳也要开拍季播网络剧了,不上院线,也不上电视台,只在网络平台播出,并会尝试付费模式。

二、IP是中国影视的补药还是

当下的IP所指,缘起于游戏、动漫所代表的ACGAnimationComicGame/动画、漫画、游戏)文化。ACG文化是一种二次元文化,而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长期以来在主流文化的夹缝或边缘生存和生长,除了靠倔强和孤傲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生命力体现是其在符号表征系统的“开发”上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存在感——火星文也好,表情包也罢,都是二次元文化以其怪诞、出奇的符号系统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能指,区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骄傲的存在。互联网文化在中国,在最近的十年里,二次元文化又恰是互联网世界里的主流文化。

从弹幕登陆银幕(《小时代》)到雷军被鬼畜视频撞了一下腰(《Are you OK》),不难看出,主流文化已经全面拥抱二次元文化——甚至可以说,主流商业也已全面抱上了二次元文化这条大腿。

与十年前相比,当下除了版权买家们更有钱了,似乎并无更大进步。此前,《何以笙箫默》亦是上演了雷同“剧情”,该小说的电影改编权竟能同时在乐视和光线手里,作者也出面表示了无奈,甚至指责乐视影业违法,但最后三方竟谁都无过,但却绝非皆大欢喜。

《芈月传》编剧署名权纠纷,湖南卫视《三体》招商被指授权尚未拿到……有关版权的混乱纠葛被IP的巨大光芒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又颇为滑稽。

IP战略设计方面,当下的中国影视企业堪称思想的巨人,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层面——霸道总裁仍不过是草莽英雄的做派罢了。

ACG里的长出的IP,真的有助于中国电影吗?


当下的IP圈地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公司为了讲故事给资本市场看——对IP的追高囤积不过是一次又一次针对投资者关系的宣传罢了,或为估值,或为股价。

ACG文化的野蛮生长其实正是源于版权约束之外的非法肆意——不管是小时候日漫在国内的兴起,还是同人小说、恶搞视频、戏仿视频等在版权边界上的玩火,以及A站、B站的方兴未艾……如今却要在IP大旗下版权约束的舞台上戴着枷锁跳舞,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轻盈漫步的。

细细想来,如今互联网公司大谈IP战略,仍然不过是基于其强大的平台能量和工具能力,从大数据、从粉丝经济的角度重新搭建的一个升级版的商业模型——抓用户、争流量、撅票房,短期内迅速获取经济利益是IP战略背后的主要诉求。

谈钱并不是不好,但在最易吹出泡泡、拱起虚火的电影产业,只谈钱就很像是一剂了,长期服用外强中干,怕还要伤及本就孱弱的中国电影的筋骨。盲目地甚至非理性地崇拜IP,连版权实践这样的基本功都没有就去追逐IP,首先就不是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就像IP这个缩写在中文世界的所指在国外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对应一样,中国电影其实还没有能力全面对接仍代表全球先进生产力的好莱坞,尤其是后者在版权实践方面的严苛与规范。

在成为能够接入世界的大玩家之前,中国电影在产业层面首先应该停止自说自话,尊重规范、尊重规律。

三、网生内容如何“逃离”互联网

搭乘互联网的东风,一群网生内容创造者手握IP被追逐,资本也疯狂而至。就在电视台抱怨拉不到广告时,《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爆款网生内容却赚得盆满钵满。在互联网扮演草根逆袭后,一批网生内容创作公司野心始现,它们渴望不再依附互联网,开始酝酿更大的产业链。

逆袭传统影视业

所谓网生内容,即平台自制内容、UGC内容(用户生成内容)与PGC内容(专业合作伙伴生成内容)。“技术门槛的降低和用户拥抱视频的热情将点燃自频道爆发的引擎,让网生内容空前繁荣,超过影视等传统内容是必然趋势。”合一集团(原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古永锵曾这样表示。

实际上,网生内容的迅速成长和爆发并未耗费过长时间,虽然它的起点是一些爱好者在视频平台贡献UGC内容,但随着PGC的规模化网生内容才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市场上也普遍将今年认定为网生内容的爆发之年。

网生内容之所以受到市场热捧,与成本低、效果好的性价比有直接关系。据了解,万合天宜旗下爆款网剧《万万没想到》第一季每集制作成本仅为数万元,但却创造了千万以上的点击量;第二季便吸引了众多广告主,创造了2000万元以上的广告收入。而这样的数字是普通传统版权剧很难创造的。

对于视频平台来说,网生内容更成为了布局重点。据优酷、土豆平台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平台上的网生内容流量占比已超过50%,每月自频道播放数已超过100亿次,每分钟可产生30小时的网生内容,去年发布内容的自频道数超过1000万,这些数据仍然正在以成倍的速度刷新。另外,合一集团2014财报显示,随着自制内容业务的升级扩容,去年内容营销收入获得了178%的同比增长。

“网生内容的创新促使整个影视行业包括媒体平台做出了革新”,一位视频行业从业人员表示,网生内容的逆袭,让行业内开始变得紧张,也不得不去改变原有的做法,从大公司到明星个人以及呈现内容的方式等都开始去尝试借鉴,这对行业来说是大有意义的。

不再专属互联网

互联网视频平台是网生内容制造者发展粉丝、培养团队的家乡。但一批聚集了高人气的网生内容制作团队也迎来了新的拐点,它们正受到视频行业常常提及的“多屏生态”的诱导,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些网生内容十分渴望“逃离”互联网,在更大的市场有所作为。

大荧幕并不是网生内容公司的惟一追求。目前,网生内容在吸引用户的同时也将大把的合作与资本引入进来,这一批抓住先机迅速成长的公司越做越大,也开始逐渐摆脱互联网的“荒蛮”属性,向着传统大影视媒体公司的方向发展。业内有这样的论断认为,网生内容最终需要的是优质化升级,会逐渐告别低成本,在对传统影视行业进行革新的同时,将自身并入其中。

柏忠春否认了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网生内容包括首发概念、粉丝互动、边播边拍等,这些互联网思维产生的模式对内容品牌运营来说非常重要。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端并存的,屏幕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的情况也必然将产生不同的内容。例如,手机端以短剧见长,而电视剧搬到互联网更多的只是平台的妥协结果而非真正的互联网化。

抓牢粉丝生意经

在传统影视行业中,内容很难去形成消费,而互联网则成为内容消费的加速器,网生内容品牌运营的成功带来了一连串的利润,而这一价值创造的核心就是粉丝人群。基于品牌与粉丝人群去做更多的生意,这批公司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产业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更加认可的是靠爆款内容留住粉丝这样的路数,不过免不了人群形成审美疲劳。因此,抓牢粉丝理所应当被看得非常重要,毕竟不管什么生态都建立在用户的基础上。

四、IP金贵:热潮下改编权高达130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琅琊榜》的异军突起也引发了追风热潮,唯恐在IP市场落了下风。就在前一段时间,一部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和网剧改编版权就卖了1300万。受访者称,这还是一部中等偏上的IP,却也惊掉了下巴——中国荧屏IP热病了吗?

IP金贵,热潮下改编权高达1300

有媒体统计,今年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网络剧有近20部,其中包括《盗墓笔记》在内的5部“超级网络剧”,投资成本高达5000万元至上亿元。2016年,IP网络剧继续发力,《鬼吹灯》、《老九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诛仙》、《示铃录》、《法医秦明》等近百个网剧项目纷纷启动。

为什么各家视频网站、影视制作公司越来越重视IP?“因为这样比较保险,大IP本身就有粉丝和受众基础。”多美影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兼发行总监赵佳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称,“原来的原创作品只要付编剧费就可以了,现在为了买IP改编版权则大幅增加了成本。目前单集网剧200万很常见,高的已经达到400万一集。”

网剧《盗墓笔记》总策划、欢瑞世纪副总裁姜磊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数据:“前一段时间有部小说的电视剧和网剧改编版权就卖了1300万,这个数字是非常吓人的。”

IP改编影视剧成本这么高,制作公司和视频网站真的赚钱吗?“制作公司可以将版权转卖给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以买断的方式,独家或者非独家播出。还有的制作公司是跟互联网公司对投网剧,一般这种模式,制作方是有广告植入的收入,视频网站则是流量上收入。比如《无心法师》,单集成本150万,播出这么好,怎么会不赚钱?”赵佳健说。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IP热播剧都能赚钱,就拿今年火爆暑期档的《花千骨》来说,在外界看来无疑非常成功,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肖宁,却曾在某论坛上爆料“这部剧是赔钱的”,“《花千骨》收视率这么好,但我的盈利这块,比较悲哀。去年这个剧场的冠名就已经被买断了。而且《花千骨》没有中插(插播广告或植入广告),这也是令领导层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想同我们的栏目一样,像《爸爸去哪儿》、《偶像来了》,把项目单独拿出来招商,这样才可能不会亏。”

IP疯魔,制作团队天天疯狂筛选小说

从邪火一般的《琅琊榜》再反馈回源头——IP市场,怎么挑一部合适的IP?赵佳健告诉记者:“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就是天天筛选小说,综合考虑小说的性价比,看看值不值得买(版权)。”姜磊也透露,“我们的编审团队,负责小说的筛选。不过,现在这个团队所谓的选IP,已经到了末端了,因为现在基本上IP都被各家公司收了,应该说有80%以上的小说IP都被收入囊中,我们公司的IP选取算是比较早,也有几十部。”

对于像剃头挑子一头热的IP市场,身在其中的姜磊则建言:要理性购买IP。“无论多大的IP,无论原来的小说有没有粉丝,对于影视剧而言,书迷所占的体量是非常小。在影视平台上播出时,要考虑小说的内核,它的故事架构、人设,是不是符合影视剧的改编。要客观、清醒的知道,改编影视剧是要面对更大的观众。如果完全按照小说原来的来做,可能会吸引原著的书迷,但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能够吸引到书粉固然好,但是二次元的小说和游戏,跟三次元的影视是有很大的区别。”

IP模式,“高颜值+高成本”成赚钱公式?

电视剧《琅琊榜》制片人侯鸿亮曾说过,最初选择《琅琊榜》并非看中原著的粉丝基础,而是看中了其内容的影视化潜力。

细数如今爆火的几部IP影视剧,基本上都是“高颜值演员+大制作团队+高投资成本”的模式,这也让不少人认为,只要套用这个模式,改编IP影视剧绝对会大火、赚钱,可同样是大IP大演员的《云中歌》、《华胥引》却遭遇了滑铁卢。原来,光靠原著粉丝基础,并不能撑起如此大的影视收视市场。

电视剧《琅琊榜》制片人侯鸿亮曾说过,最初选择《琅琊榜》并非看中原著的粉丝基础,而是看中了其内容的影视化潜力。之后,从剧本打磨到拍摄制作,完全采用了传统正剧的制作模式。制片方买下《琅琊榜》版权后一“磨”就是4年,大到人物情感关系,小到原著中稍显薄弱的语言,都被进一步提取、整合。为了还原书中宏大的背景,电视剧的单集制作成本就达到200万元。

“小说改编影视剧并没有固定公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套用原来的模式是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的,我们要根据粉丝需求,用更新鲜、更新颖东西来满足。做每个项目,都要有些创新性的东西,需要与以往不一样的形式出现。”姜磊坦陈,“像演员、投资成本,这些仅仅是一个基础,但不是绝对的,精良的制作与严谨的内容本身才更重要。”

本文整合自中国经济周刊、虎嗅网、北京商报、华西都市报等,作者陈昌业、张绪旺 姜红等。


===================================


联系合作“金牌制作人”微信公众号,请邮件314747248@qq.com

“金牌制作人”已与《深夜蜜语》等多家视频栏目达成合作,成为重要的影视信息输出渠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