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产评估 >10年,90万个村落彻底消失!如何留住乡愁?特色小镇、乡村生活旅游化、乡村“小资源”辨析

10年,90万个村落彻底消失!如何留住乡愁?特色小镇、乡村生活旅游化、乡村“小资源”辨析

2023-05-10 14:56:27

最近10年,90万个村落彻底消失!

如何留存心中的乡愁寄托?

乡村生活的旅游化是否能成为出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乡村性日益萎缩、城市病不断恶化的今天,未来浙江的乡村旅游要承担起乡村物质和精神空间存续的重任,同时要为城市生活空间的优化扩展、城市生活质量的品质提升进行探索,为此需要认真审视传统乡村生活价值,从旅游角度探索乡村生活的营造。





传统的乡村生活






最近10年,90万个村落彻底消失▲





乡村生活的旅游化





乡村生活不会完全消亡,那是因为乡村文化中温暖人性柔化欲求的基因仍然强大,其对人性、人际、人居、人文和人天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是我们当下生活急需的。可以预见乡村生活是未来乡村旅游,甚至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根据旅游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和我国旅游发展大势来看,乡村生活的旅游化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乡村生活是乡村旅游的重头戏▲


旅游化的乡村生活是全域旅游的乡村版,是有别于城市的一种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我们的乡村生活旅游化的实践其实一直都在默默进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代:

第一代是“农家乐”乡村旅游;

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

第三代是乡村度假;

第四代将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追求的形态和阶段,这将是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生命状态。



乌镇▲





浙江旅游化乡村生活的若干思考





结合浙江乡村旅游的发展实际和既有条件,谈谈对浙江旅游化乡村生活营造的想法。


浙西农村▲

·民宿热的拨反正

东方式民宿缘起日本和中国台湾,被大陆遇见后,民宿热在渐起,浙江更是热力中心点,德清莫干山的民宿实践贡献了中国民宿的“洋家乐”范本,其在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诸方面产生的综合效益让人惊叹,与其说是创意设计的力量,还不如说是乡村魅力的复兴与再现,其经验一度奉为圭臬,民宿研究和实践在浙江大地遍地开花,厚望相寄,有些地方民宿成了发展乡村旅游救命稻草,言必称民宿,这一些催动着各级官员对民宿的追捧,一哄而上,出现了旧有民宿不管环境承载一味扩大规模,甚至完全建新房打造“民宿”的可爱之举,完全背离了民宿的本质——经营生活。


村暖·隐莫干,莫干山的诗意田园▲

外在形式上,生活是一个包括吃住行工作情感的行为系统,在本质是精神相对稳定,心灵有所安放和寄托的状态。民宿的重点在“民”,不是广义的人,而是特指乡民,从乡村生活的角度塑造民宿是根本原则。笔者考察舟山嵊泗时发现偏远的渔村很有渔味,现有的建筑空间看似无序凌,实则就是渔民们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情感的累积,是当地渔村生活与劳作方式的外化体现,打造海岛民宿这些必须保留并强化营造。基于此,,应优化形式,充实内容,控制数量,讲究乡居内涵,小而精,杭州去年发布了民宿管理规范是很好的尝试。其次民宿不仅仅是住宿,而是乡村生活体验一个契机,需要做好民宿生存所依托的乡村生活性体验的打造,人们留下来不是为了宿而宿,是为了生活而宿。再次民宿的打造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业主持续的对乡村生活的感悟和对民宿本质的校对,以此挖掘乡村生活的魅力和乐趣,不间断更新民宿的外在和内在。



浙江舟山▲

·乡村类特色小镇的乡音未改

特色小镇浙江发展的创举,是一种社会发展探索,也引发了对乡村旅游新的思考,融入了新的内容,开辟了新的路径。浙江特色小镇的审批要求规定,旅游类特色小镇3年投资应达到30亿,这一定量的硬杆杆让很多具有主题性和发展前景的准特色小镇多了几分坎坷,尤其是位于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投资强度与生态性、乡村性多少会形成冲突,如此特色小镇的产业、社区、旅游和文化四大功能将会大大折扣,势必会陷入产业园区的旧路,因此需要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的标准做些改动。


西湖龙坞茶镇,浙江首批特色小镇▲


乡村类特色小镇本质上应该也是一种“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间”,产业功能为乡村生活服务,如此既有的大农业,传统手工业,创意的乡村文化产业都是增强乡村生活舒适性和吸引力,复兴乡村的有力支撑,而强调产业的投资强度与产出效率某种意义上是乡村生活的阻力,那是城市的责任。实践中,一些乡村干部认为大农业不能成为特色小镇的支撑产业,这无疑是遗憾的,大农业的每一领域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形成的种植技术、生产工具、劳作习俗、人际生态、祭祀民俗、景观美学等都是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创意,比如欲打造“盆景小镇”的浙江某地,对盆景能否成为一个产业支撑心存疑虑,笔者认为这盆景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就该地而言还可以与佛禅相结合,盆景本身就是有禅意的,是小空间大境界,如此该地可以形成盆景商贸业、造型文创业、花木园艺业、禅景礼佛业以及要素服务业等构成的大盆景产业体系,另外经过相对简单的培训盆景艺匠可以直接成为创意设计者和管理运营,更强化特色小镇的专业,减少了成长的风险。



产业支撑,才是复兴乡村的根本▲

·乡村小资源的聚沙成塔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高大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外,众多的无奇的山水花木、普通的老屋街巷、濒危的民俗非遗、广布的纵横阡陌和最重要的朴素乡民都是乡村旅游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笔者称之为“小资源”。此外,也是因为它们一直以来未得到与其价值相匹配的重视,实则它们在营造强化保持这个乡村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它们所构成的乡村基本面是高大上的点线状资源无法取代的。


浙江深山深处有风景▲


“诗画浙江”山环水绕,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就了太多的天造地设人筑的乡村小资源。散落金华的古村老宅,静卧衢州的绿水青山、遗失丽水的民俗非遗……在“四气”旅游资源理论下,这些小资源彼此依存共同构建乡村生境,乡村旅游经典的莫干山洋家乐就是这种理论的明证。那么以现有的自然山水地貌为大背景,以非遗为乡村灵魂,以残存的寺庙老屋古村生活空间,进行文化艺术的改造,植入融合后的一三产业,导入休闲运动养老,让乡村生活的人有事可做,内心是充实的,怀揣希望的。比如通过乡村骑行串联小山水、小文化、小生产,串点成线,价值倍增。又如在整洁的古村中突现快闪表演必定是令人深刻的乡村旅游记忆。众多小资源就是乡村旅游的螺丝钉,各有妙用。旅游化乡村生活方式的提倡和引导,会让深山古村、渐失非遗等找回应有的价值和生命的延续,浙江的第三代的乡村旅游产品即乡村度假仍然不能让游人有全身心的融入,还是相对短暂的停留之后再返回城市,无法有工作的融入。同时环境氛围的营造显得刻意,不够自然,缺乏真正的渗透与和谐,那种风雨吹打、花草乐趣,岁月凝结的舒服柔和的痕迹不足,为什么不去花点心思好好梳理下这些似小非小的资源呢?



骑行,成为当下时髦的旅游方式▲

·设计建设的因应乡势

中国旅游规划设计脱胎于城市规划设计,30多年来,城市打造的意识和理念主导旅游规划设计的雾霾仍然阴魂不散,硬质、直线、粗暴、直白,只求空间营造,追求效率速度、忽视人本关怀等意识不断侵袭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柔弱身躯,持续吞噬乡村特有的温度、情绪、生机、顺势与梦想。比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改造后的新农村完全是山寨的城市,犹如东施效颦,每张脸都是整齐划一、硬装席卷、劈山填水、上楼离田……新农村实则是反农村,违背了乡村生长、乡村生态、乡村生产和乡村生活存续的规律。我们要明确不同的设计建设应对不同需求,未来的乡村生活可以与城市生活做差异化的分工,城市作为一种追求速度效率,一些标准化的工作生活的空间,乡村更多追求精神追求个性,追求与自然生态与文化共融的,从事创作性劳动,和诗一般生活空间,因此更适合一些从事文化创意,从事高科技,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人,也适合老人小孩修心养性的场所,也适合节假日城市那一群人来乡村放松的生活。



浙江长兴▲


浙江的乡村旅游发展全国领先,景观、建筑、设施的乡村性考虑已为各类旅游人重视,但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浙西南、浙南山区,囿于资金、意识、人才等不足,仍有不少乡村环境建设模仿城市设计,建设后的各种农家乐、生态园、民宿客栈、水景建筑,还有厚厚的混凝土道路,硬质渠化的河流都与乡村感有着不小的距离,忽视了乡村的随性,即“随形就势、随地取材、随风造景、随遇而安”。未来浙江乡村旅游的设计建设除了要尊重乡村规律,创造性活用乡村各种资源外,还要重视乡土工匠、乡间艺人的作用,他们的乡村生活感受和乡土技能是现代高科技无法取代的,特别是他们对乡村发自内心的,几十年沉淀的真情实感,更何况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完全有条件选择这样的道路。



浙江桐庐环溪村▲

·关怀人性的温润软糯

广义的生活包括生命存续阶段的所有精神与行为。乡村曾经是我们的身心栖息的家园,现如今大多数人只能遥望乡愁,身不在乡心安何方?“在乡”是什么?

“在乡”是乡村人文对个体的无缝浸润和多维包括,包括人居、人性、人际、人神、人天,暂称之“五人”要素,具体就是乡民与民居、祠堂、村落、山水、树木、田园等实体产生的居住、交往、互助、劳作、守序、崇文、敬天、祭祀、依赖等关系与情感。上述关系与情感最乡村,是乡村生活最大的吸引之所在,基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更是让城市人无限向往,重拾乡愁。


【主办单位】北京华城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文旅创新联盟 

【参与资格】文旅产业地产开发商及相关产业链 董事长 总裁 高管 300人

【峰会特色】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实地考察

峰会主题板块

第一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政策机遇、资金扶持、创建申报

李兵弟:,小镇实践专家,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
曾处长:杭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多次主导杭州特色小镇申报创建工作,在该领域有丰富实操经验
第二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顶层设计、盈利模式、策划创意陈放:中国策划学创始人,中国创意研究院院长,首届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
汪传虎:赛伯乐投资高级合伙人
云亮:智纲战略研究院 总经理
第三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产业导入、落地要点姜晓刚:南方设计院 副院长,实操了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等等
姚子刚: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忠:华高莱斯总经理
第四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小镇操盘实践、运营模式创新 毛厚德:日本著名建筑师,无锡拈花湾小镇第一操盘手
季鉴真:中国青瓷小镇 操盘手
许峰:蓝城小镇 总裁
柳中辉: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操盘手
沈毅晗:万科良渚小镇 负责人
望峭:袁家村民族小镇 战略顾问
张万兵:云栖小镇管委会主任
第五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IP打造、创意经济、品牌塑造李永萍:原台北市副市长
洪清华:驴妈妈创始人,景域集团董事长
苏影:深圳华侨城欢乐谷筹建负责人,武当太极湖生态小镇负责人
徐旭初: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汤敏:古村之友创始人
第六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投融资规划、投融资模式创新李国栋:国家发改委《中产经》战略新兴产业办公室PPP中心主任,北京海绵控股董事长
毕贺成:万鸿泰和集团 首席顾问 PPP实战专家
潘岳奇:杭州城投网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单光暄:中国首席PPP实战落地专家
第七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IP项目资源链接会平台侧: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旅地产等产业侧:智慧城镇、文旅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儿童、体育、农业等
第八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标杆项目实地考察研讨1蓝城十里风荷、2.互联网云栖小镇、(项目负责人全程陪同,仅限会员和贵宾席参加)


【报名方式】


1潘顾问 直接拨打电话 188-1034-5208(长按复制)申请贵宾席位!

2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微信咨询请编辑“ 咨询峰会” 否则不通过,非诚勿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