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产评估 >我的理财版自传:如何在工作5年内攒到100万?

我的理财版自传:如何在工作5年内攒到100万?

2023-05-10 14:56:27

I:不是“赚钱”就是“省钱”

对于那些没有金融思考的人来说,第一个看到这个标题的反应是:你怎么能在五年内赚一百万呢?

他们潜意识的思维方式是:五年要赚一百万,意味着年收入200000元,税后月薪近17000元,包括社会保障税前工资必须超过2万元。

在离开校园的头五年里,在最初的五年里,你确定这不是一个以猴子为基础的取笑率吗?

只有那些真正拥有财务思想的人才会意识到,乐高的"节省资金"和"赚钱"不是一个概念。

“赚钱”是流动的概念。

即使你努力工作,一年挣一百万,但第二年马上就花掉了一百万,最后,什么都没有了,空虚的快乐。

更极端的是,你一年挣100万英镑,但第二年却要花200万英镑,你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负面”。

"节省资金"是股票的概念

一个人存钱的能力=(你挣的钱-你花的钱)投资回报。

所以一个人的储蓄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

1、是不是有足够强大的通过劳动赚钱的能力;

2.有足够的钱来节省辛苦挣来的钱;

以及你是否有很强的投资意识,是否有能力让你的钱继续增长。

因此,真正富有的人不仅具有赚钱的强大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投资和财务管理意识,而且还具有储蓄的习惯。

我们看世界级的富翁,无论是100年前的老洛克菲勒、卡耐基、老摩根,还是华人世界的李嘉诚、王永庆、邵逸夫,亦或者是在互联网大潮下崛起的财富新贵,无论是早年的比尔·盖茨,还是今天的扎克伯格,再比如几十年如一日满心欢喜吃着可乐薯条的巴菲特……

无论是白手起家还是成为亿万富翁,他们总是保持节俭的习惯。甚至有些富人不仅节俭,而且给外人留下吝啬的印象。

事实上,经济学从来不认为节俭是美德,如果人人都那么节俭不肯消费,那经济反而是会倒退的,只有鼓励刺激大家拼命消费,甚至是透支未来去消费,经济才能蓬勃增长。

今天,在物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刺激消费欲望的广告,许多人在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弱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这在我们心中是极其痛苦的。

在李师兄看来,节俭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习惯。

一个没有强烈物质欲望的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反映出节俭的本能。

那些真正能成长为大富豪的人,节俭的本能是印刻在骨髓里的。在他们做企业的时候同样会体现这种本能——该花钱的地方一定会一掷千金不手软,不该花钱或者能省钱的地方也一定是能省则省,尽可能抠门。

为什么力哥要特别强调节俭呢?

因为劳动和投资来赚钱的两个因素取决于你的能力、努力和运气。

这取决于你的能力和努力成为一个小规模和成功的中产阶级,但运气是更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有和富有的人。

节俭不是同一因素,与个人才能无关,与学历起点无关,与择业无关,与努力工作无关。它只取决于个人习惯或价值观。尤其是对成年人来说,说教是很难改变的。

力哥见过有些富二代纵然家财万贯,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我也见过许多穷二代,从小被父母硬着头皮富养,生怕他自卑,结果长大后花钱如流水,十足的败家子,最后走上犯罪歧途。

搞明白了“攒钱”和“赚钱”的区别,下面力哥就一个一个因子来分解我的攒钱之路。

二.掌握家庭财务管理的声音

我在乐高出版的第一页上写了一句话。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在天堂的父亲和刚到的儿子,以及那些希望通过学习科学的金融思想和运用合理的金融策略来改变财富命运的年轻人。

2006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我临近大学毕业时,我的父亲患病离开了人世。

那年,我才22岁。

正是在那一年,我意识到我将开始对我的家庭承担全部责任,我将不得不完全依靠我自己的努力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变我的命运。

照顾好父亲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母亲手中接管家庭的财力。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打工仔”,记得我母亲退休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00元,而我父亲2005年的上一份也是收入最高的工作在2005年只有5000元。

在过去20多年中,我父母最遗憾的就是因为胆小,缺乏远见和人脉关系,没能抓住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可能改变财富命运的机会,无论是卖水产也好,倒卖一下国库券或外烟也好,开个小饭馆也好,亦或者是去深圳或海南下海经商,哪怕只要在2003年之前下决心上海买房,现在我们家的财务状况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遗憾的是,这些潜在的丰富机会并没有受到勇气、知识、人的脉搏等条件的限制,而且一次也没有被抓住。

而最让我母亲自豪的,是虽然收入不高,但依靠节俭的“传统美德”,硬是把一个家撑了起来。

直到今天,我母亲有时还对我说:如果我没有把你父亲的工资存到我手里,我就不会让他用它。我刚给他买了一个月。我们怎样才能买得起彩电、音响、空调、冰箱、洗衣机、沙发。这些都是我们从牙齿上省下来的钱,一点点。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认为我的母亲是中国传统持有者的一个好例子,家庭的内阁真的很好。

当我父亲去世时,我意识到老板真的很坏。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她所看重的所有家用电器都是消费品,一旦买下来就会迅速贬值,而且将来还会继续贬值,但当我父亲想买房子投资时,她强烈反对,理由是家里的积蓄必须留给我以后才能上大学。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家存款大概20万不到,即使不贷款,当时也能在上海中环内买到一套80-90平米的新建商品房,今天能卖600-700万……

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总计2万元,包括生活费用和各种杂费,最高不超过6万元。因为我一个月在学校花五百元,在炒饭和炒面的时代,我的日常开支基本够了。

哪怕我家当时没有贷款,选择全款买房,导致我后来的大学学费捉襟见肘,申请助学贷款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因为学校时期是国家财政补贴的利益,目前的金融思想,即使我有能力支付学费,我也应该找到一种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

更糟糕的是,母亲提前退休,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对父亲没有保险,但由于我爱的独生子女,我在12岁的时候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

保险很有趣。我给了18岁的大学教育基金和25岁的结婚金。如果不计算时间的价值,那两笔钱当时已经退还了90%的保险金,到了60岁的时候,我就可以得到每年500元的养老金,然后老年和死亡。

因为没有给我父亲购买重疾险和寿险,导致我父亲患病期间,虽然有国家医保和地方工会组织的大病统筹互助保险分担了相当一部分医疗费,但实际上我们前前后后依然自费支付了将近10万元医疗费。

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CLY同志,、祝均一等当年轰动一时的“上海社保案”中的头目。

当年这伙人想挪用社保基金,2006年提出了所谓“新办法”和“老办法”两种养老金计发方式。

所谓的“旧方法”是养老金计划的传统方式。参考上一年度的平均当地社会薪金、您已支付的养老金年数、您的退休年龄、个人账户中累计的金额,最后通过公式计算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总额。

在上述计算模式的基础上,每月实际退休金率分别降低10%和20%。这部分资金仍然存在于社会保障基金账户中。当你70或80岁时,它会在一段时间内收回,以应付老人的医疗及护理开支。

直截了当地说,社会保障中心(SocialSecurityCenter)帮助你计划两次养老金计划,以应对上海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和长寿风险。

但我父亲病得很重,可以提早从重病中退休,我们选择了一种新的方法。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金钱理财的人应该选择旧的方式,把钱花在自己的手里去投资,而不资助钱的人应该选择新的方法,让社会保障基金来帮助你金融。

但退休人员大多不会这么想问题,他们想的是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

如果你的预期寿命很长,那就选择旧的方法。你活得越久,你实际得到的养老金就越多,旧的方法就越有成本效益。

退休已经病了,预期寿命不长,那么选择一种新的方法比较好,现在可以得到较少的养老金,但在未来可以得到一个大礼包,它更符合成本效益。

我用IRR来衡量男性退休人员,这不是金钱的时间价值。旧方法与新方法的盈亏平衡点为73.4岁.如果你能活到74岁,那么旧的方法更符合成本效益.如果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平衡点将推迟到77.3岁。

在上海,当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0岁。

你看,政府怎么会失去生意呢?

但我父亲病入膏肓。

因此,在只有三个月的养老金之后,我的父亲就去世了。

按政策,这个养老金大礼包就成了他的遗产,由母亲和我共同继承,总额有8万多元,差不多把治病花掉的钱都补上了。

我父亲去世后,我和妈妈计算了家庭的金融资产,共计30万元。

其中绝大部分以1年期、2年期的定期储蓄和3年期凭储蓄(凭证式)国债的形式存在,还有一小部分是我父亲在2000年那一波牛市高峰随大流买入后套牢的股票。

为什么父母要努力工作超过30年,每天都要节约节约,最终节省这么多的钱?

我问问自己。

原因就是决定攒钱速度的三因子中,他们只具备今天许多年轻人不具备的节俭这个因子,却并没有开启“劳动”和“投资理财”这两个复利引擎。

回想过去,我无意责怪我的父母没有让我成为富二代。

相反,我在我父母所做的事情上看到了无尽的爱。

父亲对我的爱,无以为报,只能加倍报答在母亲身上。

但一码,我从父母的观念和行为中看到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问题。

只有劳动富足的观念,没有理财意识;

很难获得好收成,但我不知道如何看待时代的大趋势和财富运动的大方向;

只会在企业里守着一份能带来一丝安全感却永远不能让你成为富人的饭碗,却不敢看准时机,跳出体制,为自己打拼,谋求更大的财富增长可能。

没错,包括我的父母在内,今天还有十几亿中国人,就是罗伯特·清崎笔下典型的“穷爸爸”。

接过财政大权后,我是如何让这30万原始积累产生复利效应的呢?

这里不是桌子。让我们先谈谈我的人工发动机。

三:开启劳动收入的第一复利引擎

大家都知道,力哥做了10年财经记者,随后才独立做理财自媒体。

在技术驱动产业的新时代,由于薪酬计算系统不合理,传统媒体难以留住高级优秀人员。

由于记者基本工资普遍不高,收入是根据稿件数量计算的,优秀稿件虽然也有额外的奖金,但主要取决于数量而不是质量,只要新记者努力工作,高级记者写作松懈,就会出现新手记者收入高于首席记者收入的怪诞局面。

当我成长为一名高级记者时,这种模式是不合理的,但当我刚从新秀记者毕业时,收入的起点高于他的同行。

工作以来每个月的收入,我都做了详细记录。回望12年前,我刚进媒体工作时的税后到手月薪就已达到8K-10K,后来最高时甚至达到14K。

当然,高收入的前提是我努力工作,得到更多。如果手稿很小,可能只有7K。

除了主要收入之外,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自然也有机会获得其他的灰色收入。

后来,我还接手了一些比较有品位的私人作品,也就是写了一些更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报告,这进一步增加了我的实际收入。

总之,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我的技术技能专业财务写作能力。

所以从2006年7月到2011年6月,我工作前5年时间里,累计获得的各种劳动性收入,合计53万元。

四.减少物质欲望

财务管理的第一步是学会记账和抑制消费欲望。

对于一群没有钱买钱的人,只有通过簿记才发现,生活中有一个可选的“取铁因子”,可以在未来的消费中取舍,并逐步摘下每月轻家族的帽子。

然而对我本人来说,只有遭遇单次大额支出,比如旅行、买房、装修、结婚时,才会记账,目的是避免这种大额支出在消费过程中超出预算。

每天的消费,我从不记账。

对力哥来说,记账就是浪费生命,摧残笔芯。

因为我是一个习惯于廉价,从不花钱的人。

如果许多年轻人喜欢追求时髦的游戏,甚至沉迷于奢侈品,这在本质上是他们心中不够自信的表现。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信心是从内部产生的。一个视野广阔、思维聪明、独立思考能力强的人,不会轻易受到外界潮流或氛围的影响。

由于学生年龄,我还没有太苛刻的物质生活。

我不是食物,我不会在桌子上吐痰。

在我看来,一碗小馄饨,两、两只平底锅塞猪肉,或者一碗面条,配葱、油和酱油一起煮鸡蛋,让我很满意。

以后如果投资餐馆,下面这两组组合,我将命名为“力哥套餐”。

我不在乎它。

结婚时买的高级西装一年到头也穿不了一两次,平日里不管工作还是会客,尽量以最普通的休闲装见人,尤以优衣库的百搭衫见多。

在我看来,只要这件衣服是体面的和干净的,就好了。

我对住也没太大讲究,只要一家人够住就行。

我对出行也没啥要求。

大学毕业后,我的主要交通工具一直是电池车,平均每2-3年变化,每辆汽车的价格低于2000,因为使用频率很高,成本与乘坐地铁的费用差不多,但是旅行效率要高得多。

即使是为了方便孩子的转移,我买了车,中短距离在10公里是首选还是电瓶,超过10公里,城市中心是地铁的首选,郊区会开车。

豪华包包或豪华轿车并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信心,我们的生活价值也不是从别人的赞美、嫉妒和仇恨中获得的,而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工作、积极管理财政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平时就不care这些,所以工作前5年,我并没有刻意节制日常消费,但实际支出也不多。

为了写这篇理财版自传,我翻出了08年的古董信用卡账单(那时我就养成了能刷信用卡尽可能不用现金的习惯),发现当时我每月透支消费金额大多只有几百元,少数是一千多。

此外,我每月还给母亲津贴,开始是1000英镑,然后随着价格和收入的增加,它逐渐增加到1500,200,2500,3000,3500,4000,现在超过4000。

在过去的12年里,我母亲的生活成本高于上涨的价格,也就是说,我们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正在增加。

虽然日常消费不多,但开始工作后没多久,我就明确了一个非常艰巨的中期理财目标——买房。

早在2007年,我就和力嫂恋爱了,我知道买婚房的问题早晚会提上议事日程,与其届时再被动应战,不如早做规划。

为了在未来几年内把尽可能多的钱花在庞大的消费开支上,有必要为复利投资积累尽可能多的本金。

估算了下,工作前5年,我家月平均支出在3000-4500元,越往后,支出越多。

而我的支出收入比,大体控制在35%左右,对于想要买房的年轻人来说,这是非常合理的收支比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30%低于70%的支出与收入比率是合理的,也就是说,你每个月至少花30%的钱用于当期支出,至少30%的钱用于投资。如果有购买房屋的压力,收入与支出的比例就可以尽可能接近下限。

四:不均衡的投资复合利率引擎

故事说这是这里最令人兴奋的投资环节。

对于可投资金融资产只有几十万的普通人来说,我们的投资之选非常有限。

相对成本效益较高的信托和私人股本的大门对我们关闭,私人银行和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服务对我们不开放,海外投资甚至更加遥远。

就在今天,当李师兄刚刚工作的时候,PPDAI和一信还是市场上唯一一个从野蛮增长到大规模P2P的人,每天都受到责骂,更不用说众筹和比特币了。

所以那些年,我的钱基本都投资在各类基金中,主要是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2006至2007年是李兄弟第一次开始工作,正好赶上A股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当时力哥也是拼命学习,研究各种技术分析,找各种所谓的大咖牛人听消息,似乎只要是比我经验更老道的,说起话来逻辑清晰,掷地有声的老股民推荐的个股,我就会如获至宝,反复研究,找买点,练盘感。

另一方面,如果我在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之后乐观的股票被所谓的牛人点点头,我也会更确信这只股票会上涨,等待几美元。

例如,我对当时高度乐观的股票有一个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的概念,一个高的股息预期,以及对军事企业的重组和重组以及甚至整个资产的注入的高期望。公报中披露的业绩预测也相当光明。在不久的将来,大型单支基金的净流入持续增加,发生了另一个神舟N或Chang"EN"。

天拉,这么多的主题聚会在一起,这只股票不会上升,杀了地球啊!

结果你懂的,都是然并卵的东西~

因为股市永远不会在一套市场上发挥作用。

每当你以为自己摸清了股市涨跌的套路和密码,基本上,股市的套路就变了,你的密码也失效了。

幸运的是,当我第一次进入股市时,我系统地阅读了刘艳斌先生的金融视频和一些最经典的金融入门书。我已经有了初步的金融思维模式,所以我最初的300000背景,事实上,只有100,000多人进入股市,超过10万人购买了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在超过一百万的股票市场投资中,只有几千是我想要做的短期投资(投机),还有更多的钱用来购买一只不害怕“我只做指数而不赚钱”的指数基金。

2007年下跌5.30后,一股股票迅速引发了最后一波的大象飞行狂热主义。

到了2007年10月牛市最高峰,算上我工作后攒下的钱,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的账面资产就逼近了50万。

由于每个人都渴望2008年A股涨到8000甚至1万,而不是梦想,A股突然下跌了。

当时我已经一年多没有看到这样的潜力了,所以我很害怕,所以近一半的指数基金在2008年3月和5月被重新清点,手中的股票都被清空了。

后来,A股带来了更悲惨的下跌,但由于当时我只在股市上留下了成千上万的人民币指数基金,占了我总资产的20%,风险已经在控制范围之内,加上繁忙的工作,这并不十分相关。

2008年10月,当上海指数降至1664时,我在股市上的指数基金,不仅推出了我在股市上赚的全部利润,而且损失了40%。

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因此,即使情况如此糟糕,到2008年底,我的资产也回到了50万美元左右。

在那个疯狂的牛市结束时,我的固定收益资产继续选择债券基金(主要是一级债券和纯债务基金,那些年度债券基数冲击新的股票收益仍然很好),我选择这些债权人作为一个整体做得很好,长期的年化收益平均可以达到8%。

在股票市场方面,当时我已经取得了财务策划师的证书,财务管理的认识正在迅速成熟,于是开始放弃自己的时间去选择股票,专注于稳健的固定投资策略,实际上,投资的年化回报率可以达到10%左右。

当然,这点收益主要是09年大反弹带来的,2010-11年,市场整体萎靡,定投没怎么赚钱。

也有一些好的货币基金在年化投资回报率的2.5%到5%之间波动,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所以总体来看,我这几年里的整体投资年化回报差不多在8%左右。

而到了2011年,我和力嫂已决定走入婚姻关系,买房就成了箭在弦上,不能再拖的大事。

为了规避债市下行导致债基亏损的风险,我提前把大部分债券基金都转移成了货币基金,而股市当时处于低迷状态,为了不在低位放弃定投,我的指数基金基本没这么动,只不过当时不敢再往里砸钱,定投暂停了。

结果发现,2011年对股票和债券来说是一个小的投资年,这是我在年初赎回所有债务基础的正确选择。

但2011年起,A股开启了史上最糟糕的“黑暗三年”(2011-2013),我坚持定投的结果,是定投基金持续处于非常鸡肋的状态,直到2014年新一轮牛市到来后,才开始重新大幅盈利。当然,这是工作5年后的事了。

但由于我将大部分资金转化为收益率较低的货币基金,2011年的投资回报率仅为4%左右。

换句话说,不赔钱是一件好事。

如果当时我还想最后关头搏一把,那买婚房就没戏了,你们今天喊“力嫂”的那位,八成也要换人了。

五:买房子的一切

在这里,你必须在我工作的头五年里看到我的财务管理的关键词。

“买房”。

我开始特别关注楼市是在2007年,那一年房价又出现了一波飞速上涨的态势,同时股市也火得不得了,所以那年财经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现在到底应该卖房炒股还是抛股买房。

2008年,我开始制定一套详细的购房计划。

全面检查了我和姐夫的工作场所(临近工作),我原来最熟悉的起居区(不想搬到我不熟悉的地方),亲戚的起居区(亲戚管理方便),未来的医院周围,学校,购物中心的建设规划,特别是地铁建设计划,最后我选择了具体的地区买房子,以及我最喜欢的新建筑。

2008年,该楼盘一期建成时的售价是1.4万。一套100平米两房两厅的房子需要140-150万,算上20万元左右的装修家具家电,合计在170万元左右。

考虑到从该楼盘下穿越的地铁预计在2012年年底通车,地铁通车前势必房价会涨一波,所以我务必最晚要在2012年年中买房。

留给我的时间最多只有四年半。

我在未来测量了我可能的收入增长曲线和投资回报增长曲线,并发现到2012年,我的家庭资产应该累计到约100万元。

全额计算,扣除200000家装家电资金,700000元进行定金,如果房价不上涨,则可以完成40%到50%的向下付款,如果您不希望现金流这么紧,30%的定金,70%的贷款,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然而,这是在价格不上升的前提下的所有假设。

如果房价再上涨的话,我真的不得不为高价而死!

结果我们都知道,托全球金融危机的福,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是过去10年最佳的买房时间窗口,史上唯一一次7折房贷优惠利率也出现在这段时间。

不幸的是。我太小了,无法节省足够的钱买一所房子。

或者这个物业,到2009年第三季度,单价已经很快超过了2万元。

,也就是一个又一个“国N条”,希望打压过热楼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台限购政策,但因为政策力度不够大,所以房价还在惯性上涨。

2010年底,一看到就走了,物业单价超过3万元!

2011年1月,:当地家庭登记的当地人只能购买2家住房,符合条件的非本地居民可以购买多达1家。

而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需连缴5年社保不中断且不许突击缴费才能买房,上海更奇葩地出台了外来单身汪不许买房的政策。

但到2011年,我看到政府调控房价的实质是一场演出。政府的基本意图是不希望房价下跌,但房价正在上涨,但缓慢。别走太多了。

基于这一判断,我和我的妹夫决定,我们不能等待市场迎来另一次像2008年那样的大调整,但只要我看到了正确的一个,就可以直接这么做!

事实证明,上海楼市在2011年后,再也没有出现过08-09年那样的深度回调,房价一直以停停涨涨的方式不断上行,越早买房越划算。

到了2018年的今天,那个10年前我最心仪的次新小区,房价已破8万。

那么问题是:乐高是怎么得到房子的?

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

巧合的是,我在2011年6月,也就是我大学毕业前的五年里买下了这所房子,我在过去五年里赚得和存得比我预期的要快,如下表所示。

首先,我家原始积累30万,到2011年已增长到了56万。

第二,我已经工作了五年,各种劳动收入也在不断上升。扣除支出,加上复利的投资回报,到2011年年中,已达到40多万英镑。

两相叠加,我工作5年内就让我家资产积累到将近100万。

虽然我储蓄的速度比预期的快,但与房价上涨的速度相比,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到2011年,我还想买下我那一年看到的房产,至少300万英镑。

所以我不得不把目标调整到同一地区其他单价的较低的部分,社区里最后一处房地产建于2002-2006年,房龄不太老,房间类型可以接受,2011年已经上市5年了,没有必要支付5.65%的高额营业税(包括一项额外的基于教育的建筑)(这还没有改变)。

但即使是这样的房子,单价也是23,000左右,想买100平方米左右的大两栋房子,总价格仍然是230万。

你做不到吗?

此时,对姐妹法的本土家庭的强烈支持也得到了反映。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择偶的五个标准。

1、别找公认的大美女,也别找丑女,找长相中等偏上,看了顺眼的女人;

2、别找和你性格相同或相近的女人,找和你性格相差较大或相反的女人;

3.让她更爱你,而不是你爱她那么多的女人;

寻找物质欲望(野心)的女性并不是那么坚强;

5.找到一个家庭经济背景低于你的家庭的妇女。

姐夫符合这五个条件。

说到买房子,最后的条件是。

嫂的本族家庭不是很有钱,而是按今天的标准,计算中产阶级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关于购买婚礼房子问题的法律,我的岳父母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想借此机会再次表达我的感谢!

所以最终,我们选择的房子的总价格是227万,包括5万的税费(我把其中只有1万),总计232万元,加上大约200000的装饰家用电器,买房的总成本是252万美元。

最后,我的本族1/3、我的岳母1/3和她的本地家庭1/3和按揭的1/3。

2018年的今天,这座房子的市场价格也涨到了600万英镑。

六.最后定稿摘要

五年工作5年,节省100万美元,经过5年的工作完成购买后,李革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要感谢自己的努力。

人是财富的创造者,人是一切的动力。

如果你仍然贫穷,不要急于把所有的便便盆扣在你的父母身上,并找出原因。

当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主动启动双核复合兴趣引擎,投资和财富管理引擎不用说了,劳动收入引擎从来没有放松过。

事实上,工作前5年,积攒工作经验比积攒金钱更重要,因为我们的职业生涯非常漫长,最重要的不是工作前5年你能赚多少钱,而是这期间你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否在工作5年后、10年后、15年后,变现成更可观的财富。

许多人听说过10万小时的法律,说如果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的话,你需要10000小时的学习和实践。

注意,这不是关于重复的机械工作,例如外卖,而是关于积累知识、经验、技能、网络工作,例如医生、律师、教师、记者、工程师、设计人员等等。

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年250个小时,总共2000个小时,经过5年的工作,恰好能够积累10000小时的工作经验!

当然,这说的是最理想状态,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每天8小时都处于学习或练习技能的状态,许多人在职场最初几年也处于混沌摸索期,并没能马上投入到专业领域的学习中。

别人可能一参加工作就在某一领域深度挖掘了5年,成了某个领域的小半个专家,而你却在不同的领域分别挖掘了几个月。

劳动收入的增长与专业技能的深度密切相关,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如果你总是在不同的地方挖井并放弃几次,你可能已经多年没有挖过井了。

而那些能够在某一时刻深入井中的人将迎来泉水。

头五年的工作被称为年轻人的"工作场所的黄金试验和错误期。",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计划,他们可能一直在尝试和犯错五年,甚至在10年的工作之后,他们仍然不知道他们想做什么。

对于有明确职业发展计划的年轻人来说,头五年的工作可以学到很多帮助自己快速成长,是一个人的生活中的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

越难,它就越幸运;自我帮助,一天的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让我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而不是在我小时候比较。

无论是我的父亲刚刚去世,还是我完成了大生意,不管我是在2014年的媒体上,还是我今天有超过20万的粉丝。

我还是我。

我仍然是那个快乐的人,遇到了快乐的事情,面条配以葱、油和酱油,会很高兴地加入一个荷包蛋;

我仍然是最普通的有T恤、沙滩裤、洞鞋穿得很满意的人;

当我出去开一辆电池车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从不觉得一无是处的人;

我仍然不喜欢穿任何能展示价格或身份的人,无论是金银首饰还是贵重的手表,即使是十字架也不是,因为真正的十字架是在中庭上刻的,而不是在脖子上。

正因为我没有很大的物质欲望,从来没有显眼消费或冲动消费,所以我比一般年轻人省钱更快。

我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年收入200000,300000甚至更多,但我还是买不起房子,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高收入群体我应该享受的高消费生活,谈论舞台,谈论品味,谈论价值,谈论浪漫。我想我很难赚这么多钱,如果我不喜欢,我会对自己太坏了。

那么你赚的钱总是流动,不能积累到股票中。

第三,如果年轻人目前没有多少钱,请帮助他们的父母解决问题。

只要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我们就没有任何积蓄。也很难在工作前五年内得到一个显著的背靠背效应,但我们的父母是不同的。毕竟,他们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和一些储蓄。

然而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是理财门外汉。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而不希望的财务管理市场,往往有财务管理的核心,没有财务权力。

财富不被通货膨胀偷走,就是被银行欺骗;不被银行欺骗,被保险公司欺骗;不被保险公司欺骗,也就是被小组成员欺骗。

年轻人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远超出了老年人的能力。如果你在工作的头五年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并且有一些实际经验,你可以充分调动你的父母把钱交给你。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你父母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你的不同。中老年人的投融资方式自然比年轻人保守,对投资安全和盈利能力的追求应更加偏重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五年的工作中能够节省近100万元的原因,其中50多万元从我的父母那里借了东风的原始积累。

第四、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理财就是一个长期小步渐进的过程。

当我抛出“如何在工作的头五年里省下100万美元”这个标题时,很多人都在想,里面是否有什么未知的秘密。

它根本不存在。

于是,那个想找条捷径走错路的人终于跌倒了,迟早会跌倒的。

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坚持前行,才能真正走到终点。

坚持量入为出,节衣缩食;

坚持合理的投资安排,实现收入平衡;

坚持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收入:

坚持帮父母投资理财;

坚持未来生活、投资和消费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没错,就是那些许多人都知道的大道理。

有些人喜欢简化和标记问题。

比如网上有个“励志”段子,说有个年轻人非常优秀,努力工作,经过若干年拼搏,终于攒下了10万元钱,然后再拿着父母资助的290万,终于买上了房。

许多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就会感叹:看,不是我不努力,是这个时代病了,这狗X的世界!

不管我多么努力,我还是买不起房子!

于是他们就给自己的好吃懒做,胡乱花钱,或在赚钱的歪门邪道上乱窜,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现实生活中,力哥看到的更多的真实案例,是小两口自己努力工作攒钱,同时双方父母也共同出资帮忙,再加上银行贷款,最后顺利买房。

面对困难,抱怨始终是最省力的,知道困难仍然是积极和理性的,并尽力实现目标,是最困难的。

听过李师兄的理财故事后,你会发现,它涉及投资规划、消费规划、现金流规划、职业规划、购房规划、保险规划、婚育规划,甚至遗产规划。

现在,你是不是对力哥一直强调的“理财就是理生活”的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呢?

友情链接